第五百四十三章 論道(2 / 2)

這也是為什麼,鄭天一行人,在知道有這一場論道之後,說什麼也要跟過來的原因,甚至不惜喊出,我為大周流過血。

開始的時候,趙成和李耳聊了幾句曾經見麵時候發生的事情,然後趙成就問李耳,問對方對這個天下怎麼看。

李耳回應,革鼎以火,天下維新,霸烈的變革,的確可以改變

世界,是無量之功,隻是過猶不及,反倒使得許多人,成了變革的耗材。

若是能夠上善以水,變於無聲之中,那才是最上的選擇。

對此,趙成並不否定,甚至趙成自己也是這麼想的。

在現實世界,他其實可以輕易的一統寰字,並不廢多少氣力,但但凡變革,形態變化越是巨大,其中的損耗也越是巨大。

諸多的民族,諸多的文化,要是匆忙彙聚在一起,更大的可能,並非是萬族合流,而是內裡矛盾計劃,各種爭鋒不斷,內耗更加嚴重。

趙成能得到的,隻是一個空名而已,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

如今周的革鼎能成,一方麵是趙成的武力,但另一方麵是有舊周的基礎,國雖然多,文化思想之間的矛盾卻是並不大。

而饒是如此,這數年下來,天下損傷其實並不小,這是犧牲現在,在換取未來。

至於上善若水的至上之選,卻是需要大量的時間了,變於潤物細無聲之中,就已經注定快不起來。

現實裡,趙成走的路線,就是李耳所言的上善以水。

之後趙成又問,天道如何。

對此,李耳也是直言,氣化乾坤,和光同塵,至柔莫過水。

這是李耳的理念。

同時,趙成也說出了自己的理解,萬象唯力,力極劫儘運無量。

李耳認為,天地乾坤都是一起造就,萬物自有其運行規律,去遵循它,成為自然,就成了道。

而趙成,卻是以為力主宰一切,不管萬物萬象如何變化,隻要掌其力量,再大的劫數,也隻能化作運數。

斬劫化運,證無量。

這些東西,其實很早之前,趙成就和李耳交流過,如此再起舊談,卻是為了建立一點因果。

及至函穀關前,紫氣東來八萬裡,那滔天紫氣湧動,似乎貫穿時空無量,除了趙成和李耳依然淡定之外,其他人都有些驚。

「緣來如此!「

李耳喃喃,抬首看天,卻是不知道看到了些什麼,整個人身上,都多了一股跳出三界五行的味道,一下子就變得深邃通玄起來。

至於趙成,也是在冥冥之中有所覺察,但似乎和天書之間,卻有隔了比無限的空間,還要遙遠的距離,這已經不是長度問題,而是高度,縱使長度為無限,但隻要高度為零,哪怕隻隔一線,那也是隔著無限。

不過,好在趙成的高度並非為零,他以打破兩關,自身已然非凡,其中心關更是在破關之後,在不升維的情況,又邁進了一步,再兼之他諸多算計,卻是有了打破高度限製的可能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