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故舊封侯,一步登天,果然是功勞不敵情分……”
“朝中封侯者,不過八十五,封公者,隻有一十二,就那八十五人,哪一個不是浴血奮戰,險死環生,才得以稱一聲侯爺……”
書房裡,李通海在知道消息之後,不禁喃喃。
他雖然是首輔,但也是今天才知道這個事,因為此事並未經過內閣,而是趙成直接寫的聖旨。
的確,就內閣的製度,若是在後世,雖說內閣的存在,是輔佐皇帝,但後世的皇帝,想做許多事,都得和內閣商量,無法一言而決。
也隻有趙成這般開天辟地者,才能真正的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完全不用知會內閣一聲。
當然,趙成做事,也不是肆意妄為,而是有自己的法度,恰如曾經封王的戲言,但當他真取天下,王又豈能輕封?!
要真這麼做了,置那些大功之臣於何地?!手下難免離心離德。
這就是在自掘墳墓了。
“父親,陛下此舉,就不怕臣子寒心?!”
“畢竟,父親自起事時起,一路至今,也堪堪封公,如今兩個白身,寸功未立,便得候位,怕是難以服眾……”
李通海身旁,一個七歲的孩童,聞言問詢到。
李通海在剛歸入趙成麾下的時候,隻有兩個孩子,且都已經成年,而如今這個,卻是後續又生的幼子,屬於是晚來得子了,再加上,李通海常年坐鎮後方,是以四五歲開始,李通海一有閒暇,就讓這個孩子跟著自己,耳濡目染,言傳身教。
兩個已經成年的孩子,潛力有限,一眼看得到頭,而這個幼子,卻是還有無限可能。
“斌兒,你以為我等臣子,封公封候,憑借的都是什麼?!”
“功勞都是虛的,更多的是情分。”
“就你看如今當朝的公候,其中十二個國公裡,有五個是當初連山一係的人,八十五個侯爺,有二十個,參與了當初連山之中,圍殺吳淵之事。”
“你要說,當初還在連山的時候,圍在陛下身邊的,有可能都是大將之才麼?!”
“如果是,當初數萬黃天眾,怎麼可能敗於虎豹騎?!”
“他們能夠平步青雲,都是因為情分,有情分,就有功勞,要是再把能力磨練出來了,便能得封公候……”
李通海耐心的給自己孩子解釋。
很多事,要是無人言傳,自己想要琢磨出來,非得經曆許多事情,耗費不少歲月,而等到你領悟到的時候,可能機會了時間,都過去了,一切都晚了。
而很多東西,書本裡是沒有的,也是不會教的。
這也是為什麼,通常是做官,寒門哪怕出了貴子,也少有能夠很快出成績的,而豪門,他們都有自己的家學,上一代的人,將自己的領悟,傳到下一代,以此減少試錯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