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年間的朱棣同樣是這個想法,好戰的他此刻磨刀霍霍的對向他那時期的建州女真部,早在之前,他便想有所行動了,隻是事情太多,沒來得及,不過現在也為時不晚,總之原來的世界他不管,但是他這個世界那個叫做愛新覺羅家族的人就彆想好過了。
……
【在順治十一年的冬日,納蘭容若在一個富貴之家呱呱墜地了,據說他周歲抓周的時候,在滿桌子琳琅滿目的物件中毫不猶豫的抓了一支毛筆和一個珠釵,這冥冥之中是不是就注定了他的往後餘生,以文采名揚天下,與情糾纏不清,“情”與“文字”成了他的宿命。】
【他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從小過著優渥的生活,他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從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但是因病錯過了殿試,可也因禍得福,他有了時間修注《通誌堂經解》,而也這因這書,深受康熙賞識,破格提拔了他,然這個提拔卻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康熙皇帝並沒有把納蘭放在翰林院,而是將其留在了自己身邊做了一名三等侍衛。】
【康熙當時的心思是無人得知,或許是出於賞識想放在身邊,也或許是出於對其父親明珠的挾製,但這份看似十分榮耀的差事,卻是不得納蘭心的,這樣的風光,他內心卻是鬱鬱寡歡的,他心中期盼的大抵是留任翰林院,與文字為友,又或是去做一個地方官,一展生平之抱負,而不是像一個奴才一樣亦步亦趨的隨扈君王左右,或許彆人羨慕他伴君王左右頗得聖寵,可這一切卻是他所厭倦的,官場的爾虞我詐,更是讓他心力交瘁。】
康熙滿眼複雜,天幕所說是他不曾想過,或者說是不願意去想,他留納蘭在身邊,或許兩者皆有之吧!欣賞是真,甚至他心中還把他當做朋友的,可他也不想給予納蘭發展的機會,其父明珠的勢力已經夠大了,為了製衡,所以他隻能對不起這位朋友了。
淥水亭,納蘭正與一眾好友一邊飲酒一邊觀看天幕,聽到此,他是滿臉苦澀,富貴非他所要,他隻想追求心中最純淨的那一片天地,可就連這也做不到,他這一人生,處處不隨己啊!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納蘭的這一首《長相思》無疑透露了他的心聲,他不是沒有過雄心壯誌,其實他內心也曾渴望著建功立業,奈何他沒有這樣的機會,他厭倦這種隨扈生涯,奈何他無法擺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