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看的很是心疼,苦了他的兒啊!是他這個當父親的沒做好啊!沒能給兒子留下一個好的基業。
這一世,若可能,他還是想多活幾年,儘可能的多幫兒子掃平隱患。
【這就是高平之戰,此戰,柴榮一舉樹立了威信,從此以後,誰也不敢小瞧這位剛剛登基不久的繼位之君。此戰,趙匡胤初出茅廬,閃亮登場,自此,出現在了世人的視野裡。】
【此戰之後,北漢損失慘重,劉崇再也沒有能力進攻後周了,而柴榮處死了臨陣脫逃的將領,又大舉封賞有功之臣。】
【趙匡胤受封為殿前都虞侯、領嚴州刺史,成功躋身禁軍高級將領的行列,儼然成為了柴榮的親信愛將。】
【有了這樣的地位,趙匡胤很好的利用了這個機會,廣泛結交各級將領,培植了自己的勢力。】
後周。
趙匡胤冷汗淋漓,在柴榮深深的凝視下,根本就不敢抬頭,隻希望未來的自己不要做的太過分,不然他真的完了。
宋朝。
憶起往昔,趙匡胤還是很感激柴榮的提攜之恩的,隻是很可惜天不假年,人不遂願。
這真的不能怪他。
【柴榮坐穩皇位之後,有了一統天下的念頭,而他也以此為己任,命令大臣建言獻策。】
【當時的比部郎中王樸認為,統一天下要先易後難,建議先消滅南方的各個政權,最後攻北麵的契丹、北漢。】
【柴榮深覺有理,他很是欣賞王樸的戰略眼光,每遇難事總是與他商討。而在柴榮的帶領之下,後周也開始了攻伐之路。】
後周。
柴榮無心顧及趙匡胤的篡位之舉了,他想知道他的統一之路最終走到儘頭了嗎?
他以一統天下為己任,可他最終完成了嗎?
柴榮心中有所期待,可隱隱覺得他的期待終是一場空。
【顯德二年,柴榮先攻取被後蜀占領的秦、階、成、鳳四州。戰爭初期,並不順利,有些朝臣又出來攪風弄水了,勸他撤兵,幸得趙匡胤觀察戰局之後,建議繼續用兵。】
【柴榮一聽之下,信心大增,不顧普遍朝臣之言,一意孤行,最終後周軍成功收複四州。】
嗬嗬~那些文臣啊!
一些心明眼亮的君王一想就知道阻攔的那幫臣子是怎麼樣的,一統天下之路,哪有那麼好走,一點點難度就退縮,那談何一統天下。
有一統天下之心的無不是雄才偉略之主,他們看好柴榮,他一定能行的。
宋朝。
趙匡胤依舊在回憶,說真的,柴榮是五代十國難得的明君啊!
想當年,他跟在他身後算是立了不少戰功啊!
若他一統了天下,那他必然是開國功臣,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