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心一緊,雖說這不是他的子孫後代,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也是趙家的血脈,他所坐的位子是他所建立的大宋的皇位。
他丟臉,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他丟臉。
趙恒:“???”
他怎麼了?怎麼就奇葩了?
趙禎:“父皇啊!”
【宋真宗趙恒是趙光義的第三個兒子,繼位之初,他也算勤於政事,促成“鹹平之治”,隻不過在軍事上卻是一再的退縮,當然宋朝的國策嘛!重文輕武,趙恒也貫徹了這一點,壓根就不重視,也不想打。】
【然而宋朝抑製著軍事的發展,不代表其他族不發展,不說強悍的遼國,就連原本弱小的西夏黨項一族也在悄無聲息之下崛起了。】
【落後就要挨打,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你退,彆人就想進一步,兩國的軍事亦是如此。】
落後就要挨打啊!
嬴政從來都不知道退為何物,但是他覺得天幕這話對極了。
這個世界多的是欺軟怕硬,你軟弱人家就會拚命的來欺負你,你強硬人家便不敢來了。
劉徹覺得他們漢朝對匈之戰也是如此,采取了和親政策又如何,匈奴會滿足嗎?依然是屢屢犯境!
之前對匈之戰,屢戰屢敗,以至於匈奴氣焰囂張,可若他漢朝就此膽怯了,那麼匈奴隻會越來越囂張。
他大漢也會落得跟大宋一樣的下場,那就是“弱漢”,他劉徹又豈會讓這樣的事發生?
要說其他朝代還隻是感慨一下,宋朝卻是感悟最深,他們深深的了解到了這種境況並企圖改變。
【在趙恒即位之前,宋遼便屢有戰爭,在他即位之後,這種狀況依舊存在。趙恒不想打仗,曾一度通過邊境官吏向遼朝表達了願意和好的意向。】
【然而這不過是他的一廂情願罷了!他不想打,遼國想打啊!遼國無時無刻不存在侵犯中原的野心。】
【就這樣,在宋真宗的屢次退縮下,遼國依舊亮出了他的爪牙,遼聖宗開始“伐宋”。】
【麵對遼國的進攻,宋朝也不得不派兵應對,然宋雖然迎戰,但卻堅守著“避其銳氣,擊其怠惰”的戰略原則,避免與遼軍主力正麵較量。】
宋朝。
趙匡胤看的好生窩火,換他的性格,遼軍都找上門了,他不痛打一番可能嘛!
可這些宋軍居然避其鋒芒,人家都打上門,竟然隻想著怎麼回避,真的是太氣人了!
弱宋弱宋真的是弱宋,不怪後世人,是他們趙家子孫太氣人了。
宋真宗之後的皇帝個個摸了摸鼻子,看著天幕中的畫麵,他們無言以對,畢竟這都是已發生過的事實,接下來就該是宋遼議和啊!
這次議和之後,邊關無虞,可也折損了他大宋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