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似乎很是可憐的樣子,可是世人對於趙構實在是同情不起來,隻覺得活該。
哪怕是天幕的語氣也是低沉中帶著一抹肆笑,似在高興於趙構絕嗣的下場。
【當然苗劉兵變最終是失敗了,雖然說初期很順利,但是苗、劉兩人終究是行伍出身,勇猛有餘,謀略欠缺,當各路勤王軍隊攻來之時,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可他的影響卻也是深刻,首先便是讓趙構本人感受到了他那一味妥協逃跑的行為是多麼的不受待見,其次就是統治圈重新洗牌,來了個大換血。】
【主和派退卻,主戰派走向了舞台,五位軍政要員走向了權力中心,主導平叛的文臣張浚和呂頤浩取代了原先的宰執高官汪伯彥、黃潛善。】
【武將方麵,由於王淵、苗傅、劉正彥等人的空缺,參與平叛的三位大將脫穎而出,劉光世、張浚、韓世忠,這三位可是大名鼎鼎啊,非王淵等人能比擬的,要是再加上一個嶽飛,那就是妥妥的中興四大將啊!】
劉光世:“……”
張浚:“……”
韓世忠:“……”
為國儘忠,理所當然,隻可惜官家……最終也未能收複失地啊!
宗澤想著此刻還隻是自己帳下一員小將的嶽飛,想著他未來的成就,滿心欣慰,然眉宇中依稀還是有著幾縷憂愁,擔憂未來的走向依舊如曆史一般。
【自此,南宋開國之初的投降派基本團滅,當然後來的秦檜會更過分,代替他們的是主戰派的將相,也正是從這時候開始,南宋才開始加緊軍隊建設,逐漸擁有了與金軍抗衡的能力!】
【這些都是此次兵變的益處,那麼咱們現在來說說壞處,壞處就是重文抑武更嚴重了,這次巨變可以說是趙構一生揮之不去得陰影,他懼怕地方武力和將領擁兵坐大,他終此一生都不再信任武將,且頻繁調度將領,達到“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目的。】
【這也就導致了後來的悲劇,他雖積極備戰,可當他看到嶽飛權力越來越大之時,惶恐、不安、他想方設法的想收繳其兵權,為此他寧可向金人卑躬屈膝,也要奪了嶽飛的兵權,在嶽飛即將收複失地的當口,連發12道金牌,十年之功毀於一旦。】
對此,各朝各代,有些人表示理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嘛!
作為帝王,首先要保住的是自己的帝位啊
也有些嗤之以鼻,比如秦皇、漢武、唐宗等一乾雄主。
外敵當前,首先要想的是如何驅除外敵,而不是想著怎麼對付自己人!
攘外安內,外敵除了,若人有異心,再做處理,處理不了,那是當皇帝的沒本事!
屁大點本事都沒有,與其對著金國喊爸爸,還不如早早退位讓賢的好!
在他們心裡寧可內亂,被自己人奪走,也不願被外族人欺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