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采蘋這些年早就把宮裡的形勢給摸透了,皇後這麼一說她就明白對方是什麼意思。
“娘娘,皇後這是想讓您出手去解決了華妃,而皇上對華妃是有感情的,隻要您動手,那皇上就一定會生您的氣,說不定還會遷怒三阿哥!”
“皇上年紀漸漸大了,之前可能會很喜歡三阿哥,但皇上老了,就會忌憚自己的兒子是不是想搶自己的皇位,以前的喜歡也會變成厭惡,要是讓皇上抓到三阿哥的錯處,就有理由懲罰他了啊!”
這話把齊妃給嚇得不輕,恨不得直接提刀去屠龍。
好你個老登,自己年紀大了就趕緊從皇位上下來,霸占著位子還要忌憚自己兒子。
不過齊妃也被嚇得不敢再做什麼了,又回去長春宮繼續紮小人去咒皇後,現在估計要再加一個皇上。
長春宮被江采蘋治理得銅牆鐵壁,倒是不擔心做這樣的事情會被人發現。
皇後等了好幾天,也沒有見齊妃有什麼動作,就明白對方沒有按照自己想的去做,又被氣得頭風發作。
齊妃這些年來也聰明了不少,不管自己怎麼想辦法攛掇,都沒有進自己的坑,這一定是弘時搞的鬼。
可偏偏她對弘時的那些手段,一個都沒有成功,這讓宜修更加忌憚。
既然已經被弘時看出了是自己下的手,那就意味著自己必須放棄三阿哥,扶持其他的皇子。
至於姑母說的要讓低位嬪妃有孕,自己抱養這樣的事情,宜修想都沒有想過。
皇上的皇子已經足夠多了,實在不需要增加了。
所以宜修把目標看向了四阿哥。
實際上她也沒得選,弘晝不說頑劣,就說那身體就不會被皇上看中。
弘曆這些年變得十分陰沉,還不同於皇上總是沉著臉,他的陰沉帶著種偏執的瘋狂。
這都已經三年多了,弘曆不管怎麼努力學習都比不上三哥,也沒有得到過太傅的一句誇獎,最多就是“勤勉”,皇阿瑪就更不用說了,就算是考教他們兩人,自己也隻是一個背景板,皇阿瑪連話都不想和自己說。
人和人的差距怎麼可以這麼大呢?
所以在收到皇後投過來的橄欖枝的時候,弘曆毫不猶豫的就投靠過去了,日日到景仁宮請安,裝起了孝順的好兒子。
皇後最擅長玩弄人心,所以她教弘曆怎麼裝孝順,怎麼對皇上投其所好,怎麼不動聲色的挑撥皇上和三哥之間的關係。
如果是甄嬛教弘曆,她會告訴弘曆這些都是女兒家的小巧思,大丈夫心思要放遠些。
但宜修擅長這些,所以她就這麼教弘曆。
在弘曆的努力下,皇上原本就傷了左手,再看看已經長大年富力強的三兒子,皇上眼裡原本的欣賞慢慢轉變為忌憚。
沒有一任皇帝是舍得自己的龍椅的,最後能坐到老的皇帝都會忌憚自己長大的兒子,他的皇阿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如果不是皇阿瑪活得太久了,不會有後麵九子奪嫡的慘狀。
現在他不過才登基幾年,原本還不到忌憚兒子的年紀,但誰讓自己傷了左手,有了一種隨時都會被趕下皇位的危機感,看著自己這麼聰慧又年輕的兒子,自然開始忌憚了。
尤其是宜修拿捏住了皇上的心理,讓弘曆把弘時的聰慧往廢太子上引。
要知道當初的太子,那可是所有阿哥的噩夢,皇阿瑪的眼中隻有太子,太子哪哪都好,他們其他人就隻配做太子的奴才。
皇上這樣一想,弘時倒還真像極了當初的太子。
不是說長相,而是各種品行。
太子自然十分優秀,不管是課業還是騎射,又或者是處理事情方麵,都不是他們能比的。
現在的弘時也是,遠遠比弘曆優秀,騎射也不差,比起自己這個四力半的阿瑪優秀太多了。
眼前的弘時仿佛與當初的太子重合。
皇上心中不可避免的出現厭惡情緒,越看弘時越覺得像當初的太子,那個壓得他們所有兄弟都喘不過氣的太子。
弘曆心裡十分激動,他一點點看著皇阿瑪逐漸不喜歡三哥,而對自己的態度卻是越來越溫和,看來自己投靠皇後這一步走對了。
皇後教自己的是對的,他以後會更加努力的挑撥皇阿瑪和三哥的關係。
主要是皇上覺得此時的弘曆就像是當初的自己,因為不夠優秀一直想要努力表現自己,想讓皇阿瑪看到自己,不要眼中隻有太子一個人。
所以皇上有些移情,對弘曆越好,就像是當初的自己過得越好。
現在的弘時已經很聰明了,看到皇阿瑪的變化自然能聯想到弘曆做的一切,之前自己已經足夠耀眼了,耀眼到讓皇阿瑪就算是忌憚自己,欣賞弘曆,但為了江山也會在最後選擇自己。
所以弘時並不擔心,隻是配合皇阿瑪做出傷心的樣子,漸漸在課上都沒有表現那麼積極了,反而是多讓弘曆機會,讓弘曆覺得自己已經追不上學業的感覺。
自己已經快十六了,現在被皇阿瑪忌憚倒也說得過去。
弘曆還覺得是自己的計策成功了,成功離間了這兩父子的感情,也打擊了自己的好三哥,讓自己有追上對方的機會。
他這些日子是鉚足了勁表現自己,恨不得上躥下跳了,和三哥的沉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兩位太傅自然也看出了這流淌在兩父子之間的暗潮,他們很喜歡弘時,也願意為弘時說話。
隻是聖心不可捉摸,他們隻是臣子,且不說他們的話皇上會不會聽,就說如果他們真為三阿哥求情,以皇上現在的心思,說不定會以為他們被三阿哥收買,這才勾結到了一起。
不但不能為三阿哥求情,反而還害了對方。
所以兩個太傅隻能搖頭歎息,平日裡多多安慰弘時。
弘時心中感動,隻是他有把握一切都還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所以並不驚慌,直到皇阿瑪給他指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