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2【明教】(2 / 2)

拯救諸天單身漢 紀墨白 4296 字 10個月前

饑餐渴飲,曉行夜宿,半月後便來到了贛州。

此時,明教反軍已經攻掠贛州、韶州、吉州多地,挾掠十數萬百姓,聲勢十分驚人。

朝廷雖已派兵圍剿,無奈三地都多山地。反軍隱遁大山之中,據險以守,讓朝廷想剿除都難。

金庸世界中,明教張三槍起義的原型,是宋末的陳三槍、張魔王起義,金庸將兩個人物合二為一,名字都是取材自二人。

陳張二人以鬆梓山為根據地,在粵東、贛州、閩州邊境興建了六十座山寨,據險以守。朝廷雖然調派三路大軍鎮壓,但起義軍還是堅挺了七年之久,最終才被剿滅。

項南先在贛州城歇了一夜,順便打聽一下反軍的消息。

贛州城因為城池堅固,又有數千大軍鎮守,所以尚未被反軍攻陷。不過因為遭受兵禍,城中百姓依舊惶惶不安,擔心某一日成破,被反軍掠了去。

項南見狀,也不禁長歎一聲。

轉過天來,他便來到鬆梓山下。

就見此處群山聳峙,連綿不絕,山勢陡峭,易守難攻,的確是殊難攻破。可見明教內部也是有高人的,不愧是幾百年來,都已造反為生的主兒。

項南將青驄馬拴在山下密林中,隨後施展輕功,一路往鬆梓山大寨而去。

他已經打聽清楚,明教教主張三槍,正帶著數千教眾,鎮守鬆梓山大寨。另有光明左右使、四大護教法王率領五行旗共六萬人馬,分彆向東西南北進軍。

一方麵攻城略地,意欲奪取天下;一方麵,鬆梓山雖然易守難攻,但是地處偏僻,物資嚴重依賴外界供養。

如果數萬大軍都聚在鬆梓山大寨,單是每天的糧食消耗,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所以這些大軍派出去,也是為了減少糧食供應。

而且數萬大軍分布在鬆梓山外圍,也形成了一個保護圈。朝廷大軍在未打敗外圍反軍前,是不可能到鬆梓山大寨的。

因此雖然明教反軍實力強大,但其實大寨之中並沒太多人,這就為項南製造了機會。

……

項南施展輕功,一路前往鬆梓山大寨。

雖然山路崎嶇難行,但對他來說,卻是如履平地一般。

以他的內功之深,輕功之好,隨意一縱,便能飛出兩三丈遠,哪怕是珠穆朗瑪峰,對他來說也不難。更何況這海拔還不到兩千米的鬆梓山了。

項南隻用了一炷香時間,就已經從山腳來到半山。

就見大寨就坐落在半山一處山坡上,麵積約有二三十畝,外圍是削尖木樁組成的圍牆,四個角都架著角樓、瞭望哨。

山寨內,數十座房屋依山而建,鱗次櫛比,最高處的一座有座磚石壘砌的大屋,占地最廣,簷脊最高,在一眾房屋中脫穎而出,猶如鶴立雞群。

項南猜測,那應該就是明教總壇。

明教自唐朝時期就傳入中土,因為教義與中土諸教不同,所以信眾並不算多。又因為一直意圖謀反,備受朝廷打擊,所以儘管有數百年曆史,但其實發展一直不順,總壇也是搬來搬去的。

方臘起義時,總壇設在睦州;王宗石起義時,總壇設在信州;餘五婆起義時,總壇設在衢州;如今張三槍起義,總壇就設在了贛州……

直到十幾年後,明教在中土遭受重創,連鎮派之寶聖火令都被丐幫奪去,它才遷移至西域地帶,遠離中土,猥瑣發育,經過百年休養,終於在元朝末年找到了出頭的機會。

項南猜測,明教教主張三槍應該就在總壇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