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六年又是科舉大年。
這一年科舉出了一位了不得的人才,就是劉統勳之子劉墉,也就是後世盛讚的劉羅鍋。
劉墉其實並非正統科舉出身,他是因為父親劉統勳的關係,以恩蔭舉人的身份參加的會試。
所謂恩蔭舉人,是指皇帝推恩,令官員子弟入仕。
這個是有具體標準的,如公、侯、伯一品官蔭生以部院五品缺用,二品官蔭生以六品缺用,三品官蔭生以七品缺用,四品官蔭生以八品缺用。
所以隻要做到四品官以上,就可以蔭子一名,委以不同的缺用,最低的是八品。但朝廷也有規定,所蔭之子需要通過考核,在確保德行、才能的情況下,才能實授。
不過劉墉雖是恩蔭舉人,其實是有真才實學的,不僅文采斐然,妙筆生花,而且精通算學、地理、外語三科,唯獨物理略有不如。
殿試之後,主考官為了避嫌,免得讓項南以為自己是為了奉承上官,才將劉墉的卷子評為第一,所以選了江浙考生吳鴻的卷子為第一名。
其實吳鴻的才學也很不錯,不僅文采了得,而且清廉自守,關鍵還有識人之明。他曾多次擔任鄉試主考,一次擔任湘南主考時,見過五位考生的文章後,說這五人肯定會高中。
果然這五人最後都名列前茅,因此被稱頌一時,稱為“識士”。不過可惜的是,吳鴻正要受重用時,居然不幸因誤吃河豚,中毒而死,實在可惜。
項南看過吳鴻的文章,覺得他的才學也不錯。但最終還是欽點劉墉為本次科舉考試的狀元。
另外,吳鴻為榜眼,饒學曙為探花。饒學曙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博通經史,才思敏捷,為人厚道。
曾在京城主持重修贛州會館,為家鄉人提供聚會之所。還出資收斂鄉人的屍骨安葬,以免曝露於野。
……
殿試結束之後,狀元、榜眼、探花跨馬遊街,隨後進宮謝恩。
項南也是第一次見到劉墉,發現他並不像傳說中是個駝背,相反身材是很正常的,不禁略微有些失望。
不過這樣也好。他看中的是劉墉的才學,不是他的駝背。而且《宰相劉羅鍋》本來就是戲說成分居多。
比如劉墉比和珅大了三十歲,從來沒有進過軍機處,最高隻做到協辦大學士和吏部尚書,跟和珅完全沒有辦法比,更不要說鬥了;
再比如劉墉並沒有勸阻乾隆製造文字獄,相反他還是兩次文字獄的始作俑者,並憑借告發他人贏下政治資本,得以升官;
再比如劉墉也沒有每天奏三本,相反他一直是明哲保身的狀態,導致乾隆指責他“向來不肯真心實意做事,乾活懶散”。
當然這一切也並不完全怪劉墉,要怪也要怪乾隆此人權力欲極強,疑心又重,在他任內大興文字獄,搞得人人自危。
再加上他晚年昏聵,寵信和珅,使得劉墉等臣子隻得虛與委蛇,暫避其鋒。
後來嘉慶上位之後,劉墉就表現的非常不錯,勤於朝政,清正廉潔,八十多歲的人,還在為國事操勞。
所以正如孔夫子所說,“為人君者猶盂也,民猶水也,盂方水方,盂圓水圓。”
君王就像杯子,臣子猶如水。杯子是方正的,那水就是方正的。杯子是圓滑的,那水就是圓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