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以他們港大醫學院畢業生的身份,待在澳門這個小地方未免有些屈才了。如果不是因為戰亂,他們也不會淪落至此的。
項南也決定離開澳門,前往香江發展。
因為澳門相比香江,從實力到潛力都差得遠。
澳門麵積隻有香江的四十分之一,人口隻有香江的十分之一。澳門沒有像樣的工業基礎,而香江的紡織業、建築業、塑膠業、製衣業等,卻都非常發達。
項南之前不去香江,是因為知道它會被東洋占領,所以不想去受那三年零八個月的兵亂之苦。
現在東洋已經投降,香江大有可為,他自然是要趕去了。
菊仙一向聽項南的話,而謝瑤琴也沒二話。對她來說,家人都已沒有了,現在項南、菊仙、南星是她唯一的家人,她不跟他們去,又能去哪兒呢。
因此大家意見一致,都準備去香江發展。
……
到了香江之後,項南沒有繼續開藥鋪,而是謀劃起了房地產生意。
他知道抗戰雖然勝利了,但是內戰很快就要打響了。
到時候,香江會湧來數百萬避難的百姓。這麼多百姓的湧入,肯定要先解決住宿問題,因此房地產業肯定大有作為。
所以項南不惜投入重金,在九龍半島大肆買地,隨後建造房屋用於出租、出售。
他手上的資金多達百萬大洋,約相當於兩千萬港幣。在四零年代,這麼多錢,不亞於如今的兩百億港幣。
因此項南的財富是相當驚人的,所以投資之下自然買到大片地皮,用於興建新樓盤。
而事情發展也果然如他所預料,內戰很快打響,隨後大量民眾湧入了香江。
在四五年八月初,香江人口隻剩不到六十萬人。但是到了五零年,香江人口已經突破兩百萬,增加了三倍以上。到了六零年代,香江人口更是漲到了三百萬,翻了五倍之巨。
激增的城市人口,令香江的房地產業一派紅火。
而項南因為投資的早,所以獲利也是最多,到了五零年時,他原本兩千萬港幣的身家,已經暴漲到兩億港幣。
五零年代的兩億港幣,堪稱天文數字,項南也由此成為香江最有錢的華商之一。
……
而有錢之後,項南最喜歡的就是提攜後輩。
什麼包裕剛、李家誠、何弘燊、鄭宇彤……隻要肯登門,他都願意資助。
因為香江當時是英格蘭的地盤,那些外資洋行在此耀武揚威,許多壟斷產業都由他們掌控。諸如電力、電話、電報、汽油、煤氣、港口、航空、證券甚至自來水,等等等等。
華商的實力如果不夠強,就隻有被洋行打壓的份。
好像項南如今就樹大招風,生意經常遭到打壓。比如工地時不時斷水、斷電、斷鋼材、斷砂石料等,都是那些洋行搗得鬼。
因此扶持華商勢在必行。
項南知道,錢是永遠賺不完的,而吃獨食永遠沒好下場。所以他要團結一批人,組建一股自己的勢力。
現在他扶持這些後輩,不過花上幾十萬、幾百萬。對他而言不過九牛一毛的小錢,就能夠幫他們解決天大的麻煩。
而等他們崛起之後,項南對他們的投資,就會百倍、千倍、萬倍的還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