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來,康熙皇帝就要節儉得多,一頓飯隻吃一個菜,每食僅一味,如食雞則雞,食羊則羊,不食兼昧,餘以賞人。
在他的大力推行節儉之下,宮中的用度果然少了一大半。原本一年就要兩百萬兩白銀,經過一番節儉之後,每年的用度已經壓到了八十萬兩。
項南準備再狠抓一下宮中的蠹蟲,爭取壓縮到每年五十萬兩左右。
另外,就是設立南書房,對自己的兒子們進行嚴格教育。
明朝對皇帝的教育並不得法,因為明朝采用的是立嫡立長的製度。
哪怕朱棣那麼願意讓二兒子朱高煦接位,但是礙於祖宗禮法和大臣們的勸諫,都不得不選了長子朱高熾。
哪怕萬曆皇帝那麼喜歡福王朱常洵,為此跟內閣吵了十餘年,最後還是抵不過內閣的壓力,被迫立了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因此隻有太子才能接受最好的教育,而對其他皇子都不怎麼管束。也因此,明朝才出了那麼多的昏君。
畢竟再賢明、再能乾,終究不如投個好胎,那誰還會努力呢。而既然已經投了好胎,立為了太子,誰還會繼續奮鬥呢。
而項南現在做得,就是讓所有皇子接受教育。而且受得還都是十分嚴格的教育,早晨六點起床,讀書讀到十二點,然後下午再學騎射……跟清朝的皇子一樣。
清朝之所以沒有太昏庸的君王,跟這樣高強度的教育也是脫不開關係的,畢竟小時候就是這麼熬過來的。
……
朝臣對項南厲行節約的做法還是比較讚賞的。
畢竟曆代明君都是這樣的做派,戒奢尚儉,厲行節約。
比如漢文帝在位期間,想要蓋一座高樓,後來得知蓋這座高樓,要花費十戶人家的家產,於是就不造了,因此才有了文景之治。
再比如隋文帝楊堅,不穿綾羅綢緞,不佩戴金銀飾品,穿得都是麻布衣服,帶得都是銅鐵佩飾,因此才能一統天下。
另外還有北周武帝宇文邕、後周太祖郭威、南宋孝宗趙昚、漢光帝劉淵、南朝宋武帝劉裕等,也都是曆史上有名的賢明君主,而且無一例外都以節儉著稱。
所以皇上以身作則,戒奢尚儉,在他們看來是好事情,反正也沒省到他們身上,他們自然無所謂的。
況且,項南為了節省開支,驅逐宮中的太監,令太監人數大大減少,太監的勢力也由此大為衰落。
再想像之前那樣,拉幫結派,把持朝政,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
而作為朝臣,他們自然樂得見到閹黨勢力受損,又怎麼會出言阻止呢。
至於所有皇子都接受教育這件事,在他們看來就更沒有問題了。
畢竟皇子接受儒學教育,將來成為賢明的皇帝、忠孝的王爺,對這些朝臣來說也是好事。
所以對此他們也是非常推崇,但是誰也沒有預見到,項南打得居然是立賢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