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算上海外發行的版權費,他總共賺了五百四十萬人民幣,刨除之前花得兩百多萬,基本相當於賺了一倍的錢,也算是不錯了。
隨後,《我的父親母親》和《那山那人那狗》就在全國正式上映。因為拿下了國際大獎,有了一定的口碑和知名度,所以兩部電影上映之後,票房表現還都不錯。
最終《我的父親母親》斬獲了一千兩百萬票房,《那山那人那狗》斬獲了一千萬票房,都算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
雖然錢看似不多,但因為兩部電影投資較小,所以都是能賺到錢的。這在當時,就已經不容易了。
項南也借此大肆宣傳,吹捧自己跟葛悠一樣,是少有的能讓片商賺錢的演員。
雖然他這麼尬吹,有碰瓷葛悠的嫌疑,但因為他有實際的戰績在手,所以還是很多人買賬的。
一時間,項南的名氣、地位,連帶著片酬,都隱隱有向葛悠看齊的架勢。
……
內地電影產業雖然在九三年就開始改革,自負盈虧,走商業化路線。
但絕大部分電影人還沒有醒過味來,依然是將追求電影藝術性放在首位。
張義謀、陳愷歌、田狀狀、黃健新、賈彰柯、陸汌、王小帥、婁曄、王荃安等成名的導演,皆是如此。
拍得電影基本都是藝術片,都是奔著往國外拿獎去的,至於電影票房如何,根本就沒有人在乎。
可是導演不在乎,但製片商、投資商是不能不在乎的。
他們投拍電影,可不是為了幫導演揚名,幫他們拿獎,而是要幫自己賺錢的。所以,那些隻想著拿獎,卻不考慮票房回報的導演,則越來越不被片商歡迎。
而那些能賺錢的電影人,則越來越受重視。
項南雖然隻拍了三部電影,但部部都賺錢。而且形象良好,演技不俗,人氣頗高,自然就越來越受片商的器重。
為了能請他拍電影,他們的片酬是給得越來越高,態度也是越來越熱情。
……
不過,項南暫時沒接任何戲。
一方麵,他的演唱會批文終於下來了,也有幾家演出商願意接他的演出,所以他在考慮巡回演唱會的事;
另一方麵,王斐的新專輯裡,有一首歌,她想由兩人合唱。就是那首《好心分手》,項南答應幫她這個忙。
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最近找他的電影,都沒什麼好的。劇本不好,陣容不強,純粹就是想借他的名氣糊弄錢的。
項南好容易攢了點名氣,自然不想就這麼揮霍了。他告訴閆婗,不著急接戲賺錢,挑好的劇本,好的導演才行。
亦或者好的電視劇也可以。現階段,電視劇市場可比電影市場火。而且,一部戲火了,那也有助於提升國民度。就像趙微,吃《還珠格格》的紅利都吃了二十多年。
王斐也很支持他的做法,“要不我介紹幾位香江導演給你?”
“不用。”項南擺擺手笑道,“我的事我自己搞定,彆摻和老爺們兒的事。”
他故作成熟的言辭,逗得王斐咯咯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