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寧鎮零三年時,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就已經到八千四百元。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銀川市。由此可見閩寧鎮,經過這些年的投資和發展,變得有多麼的繁華。
可是,想讓村民們搬出大山,還是不太容易。
一來,故土難離,狐死首丘。人越老就越思念家鄉,越難離開。
而山村不僅經濟落後,觀念更落後。封建思想依舊濃鬱,村裡大事,還是由老人說了算,誰也不敢違逆。就算是小輩兒想出山尋找新生活,老輩兒不點頭,他們也不敢私自行動。
二來,人其實都是害怕改變的。古話說得好,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可見大多數人是窮途末路才會改變。未雨綢繆、居安思危的少,臨渴挖井、臨陣磨槍的多。
閩寧鎮是很不錯,但移民也會有顧慮。到那兒吃什麼、喝什麼、真能找到工作,真有好日子麼?誰都難免嘀咕。就像全國都知道燕京、滬江好,但又有多少人敢拋家舍業過去闖?
因此整體搬遷工作推了三個多月,依舊沒有太大起色。
很多村民都戀家,認為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所以都不敢搬。
搬遷工作一度陷入停滯,多個工作組去了沒成效,打了敗仗灰溜溜的回來。
眼見再無人肯接這項工作,這時候,馬得福、張樹成作為領導,隻能是主動扛起這個重擔。
他們臨行之前,項南將自己寫得一篇文稿交給了馬得福。這篇文稿,其實就是得福在劇中說得那番話。
人有兩頭根,一頭在老先人的手裡,一頭在後輩兒孫手裡。後輩到哪裡,根就紮在哪裡。所以搬離山村,不是斷根,而是移根。
把根從土地貧瘠,缺水少路的窮山溝,移到土地肥沃、水電充沛的閩寧鎮,根會紮得越深,長得越旺。
馬得福、張樹成看了這篇文章,都非常感動,認為它很有感染力,很有說服力,相信一定能夠說服村裡那些老人們。
“謝謝你啊,安同誌,你真是幫了額們大忙了。”張樹成感激的握住項南的手道。
從玉泉營吊莊移民開始到現在,項南一直都給他們提供著支持。拉投資、搞種植、做宣傳……
閩寧鎮能有今天的成績,都離不開他的付出。
“張書記不必客氣。其實,文章還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用心溝通。”項南笑道,“要讓村民們,咱們是真心為他們好。以心交心,以心換心。老話說得好,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想他們肯定會同意的。”
馬得福、張樹成都非常同意。
他們這次去搞整村搬遷,也是奔著擺事實,講道理去得。
“對了,張書記,最近幾個月出入要小心些。”項南又道,“我看你的氣色有些不好。”
“咋,永福兒,你還信這個?”張樹成一聽,笑著問道。
“有些事兒吧,不能全信,但也不能不信。總之,你要小心一些。尤其是開車,一定注意安全。”項南提醒道,“咱閩寧鎮的公路上太多大車了,載重又大,開得又快,一不小心就可能出事的。”
張樹成一愣,隨後點了點頭,“行,我會小心的了。”
“那就好。”項南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