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各取所需(1 / 2)

解決了孩子們學拳腳功夫的事兒,接下來就該解決孩子們學手藝的事兒。

先前孩子們去給匠人們打下手,隻能學點兒眼目下的皮毛。

再說了,就他家這點兒活兒,便是再加上張虎和趙龍的房子,匠人們亦是乾不了多少時日就得離開。

學藝的事兒得孩子們的爹娘同意,張翠翹問了一句宋家幾兄弟,幾兄弟又不傻,自然知道這是好事兒,求之不得。

於是,吃過晌午飯,趁著工匠們歇趟兒的工夫,張翠翹帶著二三四五六郎去了山腰上的工地。

工匠們見她去了都十分恭敬地站起來跟她行禮,匠作監的工匠們一個個地可以說都是行業的領軍人物。

稱一聲兒大匠不為過。

大匠們平日裡多是修造宮殿廟宇等高檔建築,張翠翹要的屋子對他們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兒。

他們樂意儘心儘力,一個是上頭的命令他們不敢違背,一個則是張娘子給他們開的夥食簡直太好了,好到吃了張娘子的飯,他們連工錢都不好意思收的那種。

再有,張娘子有奇思妙想,彆看隻是小小的屋宅,但是小名堂很多,好比那‘化糞池’他們依照張娘子的想法給造出來,試用之後覺得真他娘的好用。

淨房不用再高高地建造在豬圈上,而是單獨弄了一個寬敞的小房間,用石頭鑿了一個馬桶和蹲便,馬桶和蹲便下麵連接的糞道也是用青石板砌成的,並且糞道不是直接通化糞池,而是巧妙地做了一個彎道,這樣一來,不管大小之後舀幾瓢水把糞衝下去,頓時就乾乾淨淨的了,也沒有什麼濃烈的臭味。

山腰上宅子的淨房連通的是下麵一二百米開外挨著牲口圈的化糞池,故而糞道很長,但坡度足夠,也不用擔心堵的問題。

簡直是奇思妙想。

再有就是,灶房修在堂屋的背後,跟堂屋之間修的夾牆,中間是空的,頂上也封嚴實了,隻留一個煙囪口。

灶房靠堂屋廂房的灶台一燒火,熱滾滾的煙充滿夾牆,不一會兒就能把夾牆給熏暖和了。

灶房修兩排灶,一邊兒靠著堂屋和東西廂房的牆,一邊兒則靠著外牆,另修煙囪。

這樣一來,夏天就用另外一邊兒的灶頭,省得把屋子弄得跟火爐一樣。

工匠們問張翠翹這叫什麼,張翠翹說她也不知道,就是瞎琢磨的,平日裡做飯摸著牆燙手,然後她就有了想法,隻是這麼多年宋家都沒錢,沒法子新起房子,所以這個主意就拖到了現在。

事實上這個主意也屬於靈光一閃,修山腳下這個房子的時候她還沒想到這個法子呢。

說到底還是工匠們厲害,不然她光張嘴將火牆的概念囫圇一說,人家稍微琢磨琢磨就琢磨出來了。

也真是緣分,張翠翹讓工匠們想名字,工匠們就把這個新生事物叫‘火牆’

不過雖然弄了火牆,但是壁爐張翠翹還是讓工匠們弄上了,東西廂房一邊兒一個。

左右後方的牆都有火烤著,冬天應該很暖和才是。

對於工匠們來說,不管是火牆、壁爐、化糞池,都是他們先前沒有見過的,手藝人知道這些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又是一門能掙錢的手段。

故而他們不敢小看張翠翹,對她也愈地的恭敬了。

於是張翠翹帶著一串郎來找他們的時候,這幫人客氣極了。

張翠翹也沒繞彎子,她開門見山地說明自己的來意:“我希望諸位能教教我的孫子們,不是像以前那樣隻是教個皮毛,而是教他們謀生的本事。

當然,我也不讓你們白教,你們誰教會他們一樣本事,我就給你們兩樣吃食秘方,包教會的那種。

而且我教的吃食秘方,你們家裡人學去了可以在長安城擺攤兒。

孩子們學之前我教一樣,學完之後我再教另外一樣。

我隻有兩個要求,第一,孩子們學藝不拜師,因為咱們這是交換。第二,他們跟你們學三年,三年後他們要是學不會就算了,學會了除開我答應的吃食方子之外,我再教兩道吃食方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