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知府可能對京城那邊來的人更親近也更放縱些吧?”第二天金嘉樹過來的時候,聽海棠說起馬氏的吐槽,便作出了這樣的評論,“從前長安可沒那麼多京城來的富商、商隊,背後多半是有高門大戶背景的。麻嬤嬤就曾經跟我提過幾個,讓我格外小心來著。”
海棠聞言,側頭想了想:“是因為京城的權貴發現長安也有利可圖嗎?雖說胡人如今內亂未平,但西域商隊換了商路,肅州可能不複從前繁華,但各種貨物照樣能運送到長安來中轉。從前都是長安這裡的商隊將貨物運送到京城、江南或蜀中販賣,西北邊軍也因此得利不少。京城權貴看得眼熱,也想要來分一杯羹了。黃知府在任上時,長安與京城的關係還有些曖昧不清,權貴商隊來往都多了一層束縛。眼下宮中與周家關係緩和,權貴們少了顧慮,便也放心派出門下商隊來長安尋找商機了。辛知府上任之後,更是為京中富商大開方便之門,遇上有人在城中犯事的,他也會根據對方的背景,選擇是嚴辦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麼一來,長安城裡的治安自然會不如從前。
西北邊軍與長安本地官民自然不願意看到這種事發生。可辛知府背後站著皇帝,眼看著形勢有所好轉,鎮國公自然不希望西北邊軍與皇帝心腹之間再出現什麼矛盾。所以,隻要情況還能控製,他都不會插手地方政務。長安城的治安情況,就得看辛知府的個人能力與良心了。
眼下看來,他治理地方的能力還是有一點的,隻是算不上頂尖,而良心更是越不過他對京中權貴的巴結之心。
海棠因此生出疑慮:“金大哥,辛知府這個人真的靠譜嗎?雖然他對外的形象好象還是個正派官員,隻是出於對聖意的畏懼或是彆的什麼緣故,會做些違心之事,但他沒把長安城治理得象黃知府任內這麼好是事實。這麼一個人與吳家聯姻,真的不會對吳家有不好的影響嗎?”
金嘉樹沉默了一會兒,才道:“我看他行事還過得去,道理也都明白,黜落我的事,我也不怪他,他也隻是奉命行事罷了。他確實算不上是清正堅毅之輩,但給吳珂做嶽父,還是沒問題的。海妹妹或許會覺得他行事過於圓滑,對上京中權貴便時時退讓,又因為擔心日後會被吳門故生報複,而決定與吳家聯姻,不似君子行事。可他心存畏懼之心,便不容易得罪不該得罪的人,給吳家帶來禍患。而且,皇上對他的寵信,也是不打折扣的。”
海棠歎了口氣:“說得也是。能被皇帝看重的官員,未必是什麼清正廉潔的君子,隻要是能辦事,能幫皇帝解決麻煩,又不會給他帶來麻煩的人,便是他欣賞的官員了。倘若當今聖上喜歡的都是才乾出眾的端方君子,我表叔公他們這些吳門故生,就不會因為一點小事被蒙冤流放數十年了,吳家也不至於全家慘死,還要等上許多年,才能等到皇上的追封,這追封還僅僅隻是追個名頭罷了,沒有半點實際上的東西,純粹是為了惡心孫家才做的。”
金嘉樹對此早就有了認識,隻是直到今日聽見海棠如此直白的敘述,才驚覺事實就是如此。曾經因為皇帝納了“姨母”為妃,給他的生活帶來了新的希望而生出的“皇帝英明”的錯覺,如今也消失得差不多了。金嘉樹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新“姨父”,其實並不是什麼賢能的明君。朝中的大奸臣孫閣老能橫行數十年,自然不僅僅是因為他足夠奸詐狡猾而已。
金嘉樹低低歎了口氣,不過他的心情還不算壞。從前隻有海礁才會在他麵前如此直率地說這種大逆不道的話,如今連海棠也這麼說了,他感覺自己與對方的關係又更親近了幾分。
他低聲對海棠道:“我明白的。皇上……就是這樣的性子,不能真把他當仁厚明君看待了。不能太相信他,要多防著些!”
海棠瞥了他一眼:“總之,不管你是好人還是壞人,也不管你是否有自己的私心,隻要你能讓皇帝覺得你能乾,能幫上他的忙,還不會給他添麻煩,他才有可能對你另眼相看。感情什麼的,不要看得太重。倘若你真的有機會進京,也彆以為有個姨母在身後撐腰,就能事事順利。許娘娘也要看皇帝的臉色,而她隻是你姨母而已,不是你親娘,不可能全心全意為你著想的。就算你到時候受了委屈,未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也不必過於失望。隻要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大不了就是回長安來,多讀幾年書,再考一回鄉試罷了。長安的日子也不難過,你還年輕,多等幾年也沒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