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回答:“我是偶然在過路商隊那兒買的,聽說南洋那邊有種植,最初原產地是哪裡,就無考了。商隊的人管它叫馬鈴薯,南邊也有人管它叫土豆的。咱們西北也有人種這個,不過好象是拿來賞花的,管它叫洋芋。隨便彆人怎麼叫吧,我挖它的根莖出來時,見是圓滾滾的一大串,土黃土黃的,倒覺得叫土豆也挺貼切的。這東西八月裡就能收獲了,我是怕今年趕不上,才想著提前跟您說的。”
海西崖無所謂新物種叫什麼名,聽說本地就有人種,隻是沒發現它能做糧食,便忍不住感歎:“好孩子,你可真是爺爺的福星!若沒有你愛收集各種奇花異植的習慣,爺爺斷不會有今日的風光!”
海棠笑嘻嘻地道:“我就是隨便種種,消遣著玩兒的。能幫上爺爺的忙,我自己也能沾光不是?”
海西崖慈愛地摸了摸孫女的腦袋,想了想:“我記得去年和前年天氣轉冷之後,家裡有過幾道新菜,有切絲的,有切塊的,吃著鬆軟綿密,我與你阿奶都覺得挺喜歡的。可阿崔兩口子都說,這菜在外頭市集裡買不到,是你在家裡種出來的。想必就是這個……這個土豆了吧?”
海棠點頭:“它能做糧食,也能當菜吃,就是保鮮期短,不能長期儲存,時間長了會長芽,就吃不得了。我還尋思著,它口感還挺粉的,不知是不是弄成粉狀,象糧食一樣做成麵條、餅子之類的,更方便存放?若不是今年來不及,我本是打算秋後試驗一下的。”她看向祖父,“您覺得怎麼樣?咱們要不要帶著它們進京去?”
海西崖笑道:“我看這兩個花槽尺寸都不小,份量不輕,帶著進京也太費事了,還不如留在長安,交由鎮國公府去繼續培植吧。雖說玉米產量高,能填補軍糧的空缺,但推廣時間還短,西北百姓們還不能全然信任這種糧食,不敢輕易改變自家地裡的莊稼種類。這個土豆既然不挑地,在山邊野外貧地中也能種出來,就讓老百姓們試著散種一下,哪怕無法長期保存,備著青黃不接的時期做糧食裹腹,隻是日常添個菜也好。要是有人試驗出將它磨成粉,長期保存的方法,那就更妥當了。”
自家祖父看來是不打算爭這個功勞了。海棠也不多勸,隻道:“那我留個種,剩下的全都送到鎮國公府去好了。還有筆記什麼的,也一並送過去。國公府人多地多,定能想出好好利用土豆的辦法。”
海西崖點頭,還叫了家裡的男仆過來,給海棠做苦力,自己則換了衣裳,拿了拜帖,親自往鎮國公府走一趟。
孫女一片孝心,想要助他再立功勞。他雖然婉拒了,但也不能辜負了孩子的好意。
好東西就該好生栽培著,日後要留在西北造福百姓,甚至是澤被天下,這才不枉費了孫女過去兩年多的辛苦與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