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栢年聽完曹耕雲的話後,半天都說不出一句話來,整個人的臉都是木的。
曹耕雲自然能體會他此刻的心情,歎道:“你也想不到吧?陸家人居然還能犯更大的蠢!事情到了這一步,已經不是我們幾個老朋友私底下商量商量,就能解決的了。你家裡這回很可能真的要栽了。眼下的問題是,你們家這一支是否有希望救回來,又能救幾個?”
陸栢年抬手抹了一把臉,深吸了一口氣:“老曹,這件事我真的沒聽說,多謝你回來告訴我。我確實沒想到……我原以為,他們棄我於不顧,一門心思依附孫家求富貴,隻是衝著名利去的。若是為了家族利益,犧牲一個我也不算什麼,即使我很冤枉,孫閣老是奸臣弄權,可擋不住孫家確實權勢滔天,家族礙於形勢,依附奸臣,也是無可奈何。我心裡會有怨氣,但也能理解家主的選擇。
“可是……我真的不明白,儲君冊立之後,孫家頹勢已顯,更彆說大行皇帝還讓孫閣老致仕了,孫家後繼無人,明擺著好日子不長了,為何陸家還要一條道走到黑,不惜與朝廷作對?!其他孫派黨羽都想著要脫身了,他們對孫家倒是忠心耿耿。我從前竟不知道,我那位從兄竟是如此認死理的人?!”
陸栢年心情複雜,不知該感歎,還是該痛罵:“他認死理,隻管認去,為何要拖著全族一塊兒下地獄?!”雖然家族虧待了他,但族裡還有不懂事的稚童,也有不問朝政的閒人與老弱婦孺,他們何苦無辜?!
看到老朋友如此難受,曹耕雲心中生出不忍來,便安慰他道:“事情也不至於壞到那一步。攤上這種事,你那位家主從兄是一定逃不過的,知道那地道的人也肯定要問罪,但其他人應該無事……頂多就是沒了這官宦世家的風光,但隻要後輩子孫裡還有讀書種子,過上幾十年,你們陸家便又能恢複元氣了。你不必太過灰心。”
陸栢年苦笑著搖了搖頭:“孫家犯的可是謀逆大罪!協助謀逆罪人外逃,與謀逆何異?就算旁支或幼童們能逃出生天,頂著罪人的名頭,日後的前程也難說了。即使後輩子孫裡出了讀書種子,又有哪位大儒名家願意收入門下教導?沒有名師教導,光靠著自個兒的聰明才智與祖傳的藏書,又有幾個人能考出頭來?即使僥幸出了一兩個秀才、舉人,到了會試那一關,也會被考官黜落。世人隻以為他們是學問不到家,又怎知是先人犯事留下的遺禍?!如此這般,幾十年過去,等到世間不再有人記得陸家曾經犯過什麼事,陸家也早已泯然眾人了。”
曹耕雲抓了抓頭發:“孫家犯了謀逆大罪……有真憑實據麼?我怎麼覺得,若宮裡當真有證據,早就把孫閣老一家抓起來了,又怎會至今還是圍而不決?我懷疑宮裡也沒拿定主意呢。雖說太後娘娘和新君……還有太皇太後她老人家,都對孫家深惡痛絕,可內閣未必樂意對孫家人趕儘殺絕的。”
孫閣老得勢太久了,如今朝中處於高位的官員,即使不是他的黨羽附庸,也少有與他結下死仇的。若不到萬不得已,很多內閣官員都不願意對他家趕儘殺絕。大多數人都覺得,他年紀已經大了,又已致仕在家,連大行皇帝都留下了遺旨,要求新君厚待老臣,那又何必非得把事情做絕呢?橫豎他兒子是個扶不起的阿鬥,侄兒中能乾的已經坐了牢,不能乾的還要靠家族庇護才能做官,隻要他們在官場上無法更進一步,他後繼無人,孫家便自然而然地從權利場上消失了。孫家留下的好處,還能讓其他人瓜分,實在沒必要冒險。
吳門故生們倒是對孫家恨之入骨,但吳門故生們如今還未真正爬到高位執掌大權。陶閣老雖然也是吳文安公的門生,但他從年輕時起就自重於外戚身份,一直低調在清閒衙門中養望,不參與朝中紛爭,若不是第一批被孫家陷害流放的吳門故生裡有他的好友,他參與了對大部分吳門故生的援助,如今他也不會將吳門故生們收入旗下,成為自己的勢力。可正因為他對吳門故生們有恩在先,因此後者在他麵前少了底氣,即使對孫閣老恨意再深,也不好強求他去對付孫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