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殯隊伍遲遲未返京,是因為新君在皇陵附近遇上了刺殺事件!
新君雖然安然脫險,但隨行的人中有不少受了傷,太皇太後與數位皇考妃嬪也受到了極大的驚嚇,再加上天氣寒冷,紛紛病倒了。如今大部隊暫且滯留在行宮,內閣首輔陶嶽帶傷向新君建言,催促新君先行趕回京城,舉行登基大典,以免節外生枝。
太皇太後與新太後都認為陶閣老的建議非常正確,極力勸說新君先行回京。太皇太後與數位皇考妃嬪可以隨後慢行,新太後自願留下侍奉婆母,照顧其他嬪禦,但新君的登基大典日期早定,不能耽誤了吉時。如今他們滯留當地數日,若新君再不返京,隻怕就得將登基的日子往後推了。而歹人膽敢在皇陵行刺,就是為了阻止新君繼位。考慮到京中還有居心不良的孫家人,罪王紀王父子也還在城中,為了避免他們再生事端,還是早些讓新君定下君王名分的好。
新君經眾人百般勸說,才接受了他們的提議,先行帶著一半禁軍、大半上直親軍以及不曾受傷病倒的文武百官返回京城。內閣首輔陶嶽與禁軍統領塗榮帶傷隨行護送。大隊人馬已經快要回到京城了。
且不說百官如何在城門外迎接新君,新君如何將大行皇帝的神主位奉迎回宮,馬氏與海棠祖孫倆在家聽說新君遇刺的消息,就立刻擔心開了。
馬氏連忙扶著孫女去前院尋謝文載說話:“可有法子打聽到受傷的人都有誰?傳聞中連陶閣老都受了傷,也不知道老爺和寶順如何?”
謝文載也正擔心此事呢:“我已經打發人給陶家送了信,問候陶南山的傷情。等他回到家,一旦有空,想必就會回複了。不過表兄位列戶部郎中之列,並不是什麼高官顯宦,想來刺殺新君的人,離他還遠著呢,他必然是安然無恙的。倒是寶順不知如何。雖說他身為錦衣衛經曆,在宮中值守的是宮門之一,但在送殯隊列中,卻不知會擔當什麼職位。倘若被陶南山調去禦前,又或是錦衣衛全員都被安排去護衛新君聖駕,那可就不好說了。”
刺客要對新君不利,負責護衛的官兵正是首當其衝,若說有傷亡,那必定也是他們傷亡最重。哪怕不是第一時間擋在新君麵前,追繳刺客時,也少不了與凶徒麵對麵交手的機會。
謝文載隻希望海礁不曾遇到什麼危險,但考慮到陶南山也受了傷,他實在不敢打包票,甚至還要替金嘉樹多擔心一份。因為金嘉樹據說一直陪伴在新君身邊,倘若新君遇刺,他斷不可能置身事外,隻盼著他也安好無恙才好。
海棠在旁抿了抿唇,直接打發人去喚了張路榮過來。
關於行刺事件中受傷的百官與侍衛名單,想必張路榮能從錦衣衛那邊打聽到些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