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結果這回他居然判斷錯了敵人的目標,當西邊戰事突起時,還真就嚇了一跳。直到遠遠地看見有火光不斷往山上而去,西寨內也無大火突起後,他才放下心來,同時也搖頭道:“想不到他們居然會避虛就實,當真是出人意料啊。”
“都監,末將以為咱們大可以趁此機會殺上山去。如今梁山之上賊兵必然空虛且人心惶惶,這時若是殺上去,說不定就能一鼓破敵,擒殺所有賊寇了!”急於表現和立功的百勝將韓滔突然提出一個建議道。
這話立刻贏得周圍不少將士的支持:“是啊都監,梁山已一戰可下,我們不如就趁今夜出擊吧。”
孫途的目光從他們身上迅速掃過,隨後卻笑著搖頭:“不急,如今梁山賊寇已成我們的囊中之物,又何必急於一時呢?我們這邊也就不過兩千來人,貿然殺上去若被他們倚仗地勢給擋住了,後續可就無力了。這可會影響我們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優勢。穩紮穩打,以最小的代價攻破賊巢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
“可是……”還有人想要請戰,可在孫途拿眼掃過來後,這位便不敢作聲了。孫途如今在軍中威信如日中天,一言九鼎,隻消一個眼神,就能壓住所有的不同意見。
不過眾人雖口中不說什麼,心裡卻充滿了疑惑,以往孫都監都是果敢乾脆的,怎麼到了這時候卻有些拖拉,甚至畏首畏尾了呢?
這可不是大家腹誹孫途,而是事實所得出的結論。因為在大家看來,攻破三座水寨後梁山本寨已是囊中之物,唾手可得。隻需要沿著三麵緩坡急速進軍,以梁山軍的兵力和戰力就根本抵擋不住這壓倒性的攻勢。可孫途倒好,這回居然就放慢了攻山的節奏,隻是把兵馬不斷集中到三麵,卻不急著攻擊。
要不是他們相信孫都監的為人,都要猜測其與梁山賊寇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勾結了。又或者是孫都監這是打算再來一出養寇自重的好戲,故意不一口氣滅了梁山賊寇,而想從朝廷那裡攫取更多的好處嗎?
事實上,所有人的想法都錯了,孫途不急著進攻梁山本寨確實是有他自己的考慮,卻不是因為想養寇自重什麼的,而是打算迫使梁山這幾千人馬投降歸順自己!
這次朝廷的種種舉動已讓孫途更生警惕,知道留給自己壯大實力的時間已然不多,如此緊迫的情況下,再想如之前般慢慢發展,四處征兵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要想再讓麾下兵馬有所增強,就得吞並一些成建製的軍隊。在山東境內的能戰官軍幾乎已被他完全收於麾下後,如今還能被他看上眼的,也就隻剩下前方的梁山泊的幾千賊兵了。
而且這梁山泊的幾千人馬不但有一定的戰力,其中幾十個頭領也個個驍勇能戰,隻要將他們降服了,自己的實力又能穩穩升上一截,如此才有與朝廷討價還價的本錢,才有保住自己一切的可能。
所以孫途才沒有急著對梁山本寨發起最後的攻擊,而隻是通過不斷於山下駐軍來給敵人以足夠的壓力,等他們的鬥誌徹底崩潰後,再派人上山勸降。
本來時機還沒到成熟,可今夜這場夜襲卻讓孫途看到了機會已到。想必經此一戰,梁山上下應已全無鬥誌,這時再軟硬兼施,則必能使這些人歸順自己。
當然,除了這些理由外,讓孫途敢於做出如此決定的另一個原因,就在於他是知道宋江等人的心思的,他們本就不甘心一直隻當個盜匪,隻要機會合適,勸他們歸順朝廷,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所以當次日天亮之後,官軍便已派人上山,不過卻不是趁機發起攻勢,而是衝上頭高聲喊道:“我家都監欲與宋寨主一晤,還請宋寨主下山一見!”聲音遠遠上傳,很快就傳到了上方的聚義廳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