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到了這時候,深知一旦城池失守必然會遭受嚴懲,甚至可能連性命都將不保的城中不少將領早已顧不得自家上司了。完全沒有理會敵人的不斷呼喝威脅,繼續催兵攻殺過去,而莫團練唯一的用處就隻有迫使守軍無法動用弓弩,還能讓他們堅守住城門不失。
但隨著守軍一波緊跟著一波的攻勢,這幾百內應卻已漸漸不支,不斷有人倒下,顯然是快到強弩之末,未必能撐上多久。
就在那邊的守軍眾將心頭一喜,再度催促兵馬以更猛烈的姿態殺向城門前的敵人時,城外突然再次爆發出了震天的吼聲,隨後三千許方臘軍已在方十佛的率領下,怒吼殺進城門,與剛衝殺過來的守軍正麵相撞。
正憋了一肚子氣的方十佛正愁沒處發泄呢,此刻再無半點留手,兩柄巨大的銅錘被他掄開了猶如兩道旋風似的,先從那些已經迅速避開的內應身邊擦過,隨後便狠狠地撞進了全無準備的守軍陣中。
登時間,慘叫聲響作一片。他這兩柄銅錘皆有二三十斤重,每一下揮出怕不有五六十斤的分量,當真是挨著死,擦著傷。於是,讓人震驚的一幕發生了,剛撲殺過來想要奪回城門的幾百守軍竟被他一人雙錘給打得潰敗後退,真正做到了以一敵百。
而其身後的那些方臘軍將士在看到自家將軍如此神勇的表現後,也暫時拋開了剛才遇襲時產生的驚恐,個個吼叫著,如下山猛虎般撲殺向了前方的敵人,他們也要將剛才的恐懼和憤怒全部發泄到麵前的宋軍身上。
如此一來,這兩路人馬間的差距也就迅速而鮮明的呈現了出來,當前的一波的兵馬被殺得潰退後,守軍雖然在將領們的催促下迅速組織起了下一輪的攻勢,但在遇到氣勢大漲的方臘軍後,他們的攻勢也已冰消瓦解,隻能通過不斷後退來保持著一定的戰力。
要知道,此刻城裡可還是有萬把人呢,雖然有所分散,雖然他們的主將此時還在敵人的掌控中,但對麵畢竟隻有區區不到三千人,而且還是在遇襲後倉促殺進城來的驚弓之鳥。可結果,這支被朱勔寄以厚望,想用他們穩守丹陽的蘇州軍精銳竟完全不堪一擊,不但沒能奪回南門,反而被殺得退回城中,而使縣城徹底失守。
見微知著,隻此一點,就可看出如今江南的官軍已羸弱不堪到了何等地步,他們甚至已經連才剛立不久的反軍都抵擋不住了。當然,或許有人要提到這是因為丹陽城門失陷,讓官軍無險可守才會出現的結果,要是城門不失,以宋軍一貫以來善守的本領,再加上各種守城器械,丹陽可未必會破。
但話又說回來了,這城門失守本身就是他們無能的體現,若非這些守軍自身太過鬆懈,又怎麼可能出現這等無法收拾的局麵呢?
與丹陽守軍連續犯錯,不堪一擊的表現比起來,青州軍卻強得讓人不敢相信他們竟是大宋官軍。
因為隨著他們的不斷衝殺,已經讓處於後方的六七千方臘軍一退再退,都被趕殺出兩三裡地外去了。而且隨著這一路的退卻,他們還付出了成百上千人被斬殺的代價,這對這支已經失去主將,隻能由幾名偏將各自指揮的方臘軍來說打擊可太重了,不少人都已經失去鬥誌,轉身逃入了黑暗中的曠野,似乎這幾千人很快就會被殺得全軍崩潰。
青州軍此時已經把自身戰力發揮得淋漓儘致,不但前方不斷有人猛打猛衝,之前並沒有全部殺下的兵馬也從兩側以弓弩擾射敵軍陣勢,使其無法穩住陣腳,組成像樣的防禦來,隻能是狼狽退著。
再加上青州軍正麵還有弩箭抵射,這連番的凶狠攻勢確實不是眼前這支軍心渙散的方臘軍所能抵擋,他們能保持到這時還未徹底潰散,已證明他們的軍心足夠穩固了。
“鈐轄,丹陽城破了,敵人已殺進城去……”此時青州軍將領還能分神留意後方丹陽城的情況。在見到方十佛已率軍殺進後,不少人都露出了擔憂之色,楊誌更是忍不住提醒了孫途一句。
孫途聽後隻把嘴一抿,隨後道:“先顧這邊,不破此路敵人,不好回救丹陽!”
“殺!”得到命令的眾將當即再度吼叫出聲,催促著全軍繼續如浪濤般殺向麵前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