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太子趙恒(下)(1 / 2)

帶著倉庫到大宋 路人家 4488 字 11個月前

在孫途看來,身為太子的趙恒實在沒有必要搞這種小動作來對付那些禍國殃民的權奸,畢竟君臣名分早定,哪怕現在的太子手中權力有限,那些人也不敢對他不敬,而隻要過上幾年,情況更會完全朝著有利於他的方向發展。畢竟他可是太子儲君,未來的大宋皇帝啊。

可事實上,孫途卻是有些把事情想簡單了,其實並未真正在朝中為官,參與到那些殺人不見血的陰謀爭鬥中去的他並不知道趙恒如今麵臨的是個什麼樣的局麵,他的處境又是多麼的尷尬。

自古以來,成年的太子與皇帝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矛盾,因為一旦牽涉到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時,人間的那些倫理道德就會被許多人棄如敝屣。雖然大宋朝倒是未曾出現過如曾經隋唐兩朝皇室因此骨肉相殘的情況,但太子與皇帝間的關係總也會隨著時間而不斷疏離,哪怕是骨肉至親。

而作為當今官家的長子及太子,趙恒的情況似乎更不妙些,因為他不但要受到來自父皇的猜忌——哪怕是趙佶這樣的文藝皇帝,依然把皇權看得比什麼都重,甚是提防太子在朝廷裡的勢力會不斷膨脹並威脅到自己——而且還必須麵對父皇並不喜歡自己的事實。

是的,身為太子的趙恒其實並不得自己父親的喜愛,打小就與父親的關係很是疏離,而那時的趙佶都還隻是端王呢。隻是因為他是家中嫡長子,所以才被群臣進言立為太子。而若是按照趙佶本人的心思,是更希望立三子趙楷為太子的,這一點,其實朝中不少臣子皆心知肚明,但都在極力反對罷了。畢竟立嫡長為嗣才是大義所在,豈能乾出廢長立幼的事情來?

趙恒對此心知肚明,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兒,所以這些年來便在群臣麵前表現得循規蹈矩,公正嚴明,完全就是一個君子和明君的模樣。如此一來,就是蔡京這樣一貫柔媚順主的權臣都不敢對他不利,其他臣子更是一力擁戴了。但他越是如此,就越引得趙佶心生反感,畢竟誰都喜歡與自己秉性相近之人,在他眼中,自己兒子可是半點都不像自己啊。

這麼一來,趙恒這個太子在朝中的處境就變得越發尷尬起來,甚至有些寵臣已開始籌謀著想要抓他的把柄,幫著官家廢除太子了,隻是他一向循規蹈矩恪守禮數,一時間沒有機會罷了。而趙恒也不是傻子,身邊更有不少東宮臣子可以商量,自然將這一切都看在眼中,也想著能解決眼前的麻煩,甚至是反擊。

因為他們相信,隻要太子能在朝堂之上抓住某些人的錯處,將他們直接打倒,他的賢名便將廣傳天下。到那時,皇帝就再不好因為一些小事情而為難太子了,而他們這些東宮臣子的身份也必然水漲船高。

孫途最近的這一番籌謀,就這麼被他們看在眼中,然後迅速加以利用,這才有了今日的這場互相配合,雷霆蕩邪。當然,個中隱情太子他們是不可能跟孫途直說的,好在趙恒本人口才也自了得,一番話說下來,還真有些說動孫途的。

隻見他正色拱手:“既然太子殿下意欲掃蕩奸邪,臣自當附從驥尾,聽命行事。然則,不知殿下可有全盤之計劃嗎,需要臣帶人加以配合的?”

“這個……其實你布置的已經相當周密了,我所以帶人前來,也不過是希望在近距離看一看你和手下那些人的表現罷了。還有,既然越侯你在把各方人手都派去彆處拿捕賊人時,自己卻留在了東城這裡,想必是另有打算了吧?”

“太子果然英明,不錯,臣確實是故意留在此地,等著機會成熟後,親自動手的。因為前幾日,我便已查出離此不遠的東邊朝陽門前便是賊人最要緊的一處巢穴,就是其中首腦怕也藏身在那裡啊。”

聽他這麼一說,趙恒的興致就更高了:“竟有此事?那越侯為何遲遲不曾動手?”

“我在等消息,隻有其他各處得手之後,才好出手。而且太子有所不知,若真要蕩平這些為禍東京多年的賊匪,光是這麼出兵搜捕是遠遠不夠的,還得有下一步的計劃。”

“卻是什麼?”趙恒表現得饒有興趣,就連其他幾個官員都好奇地看向了孫途,今日這般大張旗鼓竟還不足以剿平賊匪嗎?

而隨著孫途把自己的意思道出後,在場眾人,包括太子的臉色都變了。其中一人更是蹙眉道:“這是不是太過狠辣些,雖然他們作惡多端,但終究也是一條性命啊。”

“若各位能去民間走上一走,聽一聽那些被他們所害的苦主的說話,就不會覺著如此對付他們有何問題了。殿下,要想一勞永逸,就必須下此狠手。”孫途說著,竟起身作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