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帶著倉庫到大宋最新章節!
時間流轉,大宋宣和十一年春,宋軍終於自幽州起兵北伐遼國,打出的旗號則是複百年之仇,救天下蒼生,卻是把遼國視為禍害天下的魔頭惡人了。
為了這一戰能夠取勝,此番大宋可是傾儘全國之力而動,光是合北軍和西軍的主力精銳就足足有二十三萬之數,再加上從國內各處廂軍禁軍裡挑選出來的青壯將士,更是把北伐大軍的數字擴充到了將近五十萬之數。
又有更多數量的民夫百姓把各種物資兵器源源不絕地運送往北,如此一來,大宋朝廷在宣戰書上所提到的百萬之眾北伐遼國的說法倒也不算太過誇張了。
當天下百姓從各種渠道知道了此中數字後,也是一個個興奮得不行,並認定了此戰大宋必勝,畢竟如今的遼國早不如以往,說一句日薄西山,苟延殘喘也不為過,如此再麵對大宋百萬天軍的全力北伐,勢必潰敗,遼國覆滅也就是個時間問題了。
在如此大好形勢下,那些買了國債的百姓人等自然更是高興不已,許多人都開始牽掛前方戰事,隻計算著等到大戰勝利後,自己能從中獲取到多少的收益。
不過這一切都隻是京城以外的百姓最近所津津樂道的話題,自二月十三日開始,汴京城內的百姓注意力卻早已經從前方戰事上轉移,全落到了新一次的科舉考試上頭。是的,今年的春闈終於在這個大軍北伐的日子裡開啟了,全國各地的考生舉子全部彙聚東京,並在當日清晨穿著統一的服飾,排著整齊的隊伍,進入到考場之中,去參加那一場能改變自己,甚至許多人命運的考試。
雖然現如今大宋文貴武輕的風氣已經因為孫途的種種舉措而有了極大的改變,但是文教之風尚在,尤其是對京城百姓來說,更是樂於關注討論每一次的科舉大試,熱衷於在此期間點評那些有名的或是考出好成績來的考生。
在幾處大的賭坊裡,這兩日都已經開出了不少盤口,把一個個地方上有名的才子考中狀元的賠率都給放了出來,引得無數賭客紛紛解囊,當真是全民參與,樂在其中。
不過這一切看著卻與隻能寄居在城西一座偏僻道觀中的考生蔡奇沒有太大的關係,當隨著人群走入考場時,他又顯得那麼的不起眼。其實就是他自己心裡,對此番會試也沒抱太大的希望,畢竟論學識,論文章,他和那些寒窗十載出來的考生差得太遠。
事實上,來自江南路紹興府諸暨小縣的考生蔡奇並不算正經的讀書人,他隻是個戶房小吏出身,讀過一陣子書的普通人而已。隻是因為之前杭州那場變故使得數千江南考生都被剝奪了接下來十年的科舉資格,於是他這樣的人就被矮子個裡拔高個地考中舉人,獲得了來東京參加會試的資格。
當然,這也是蔡奇一直以來的願望。隻是沒想到,多年的願望到今日還真就成真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他居然真就以舉子的身份來到了東京,進到了考場中。哪怕這段在京城的日子過得苦巴巴的,他也甘之如飴。
隻是在進入考場,坐在單獨的號房裡,看到手中那一疊題名紙張時,蔡奇還是感到了一陣陣的緊張和激動,半晌後方才定下神來,然後仔細看起了上頭的題目來。
說實在的,以他在詩詞文章上的造詣,以及對聖人經典的理解,這樣正規的會試是絕難做出什麼好文章來的,他也早做好了不中進士的準備。隻是,當他看到試題內容時,卻是愣住了——
上麵沒有想象中讓他借物詠誌地作詩,也沒有讓他借經典作賦,以闡述自己對某些大道理的感悟,而是很直白的兩個選題:其一,是對曆朝得失興亡之論,其二,是對現如今朝廷有何建言,如何才能強國富民。
沒有任何虛頭巴腦無病呻吟的東西,有的隻是最實實在在的,最能看出一個人才能見識的直白題目,這讓蔡奇的精神陡然就是一振。要知道他身在縣衙,雖然隻是戶房一個小書吏,但對朝廷裡的一些舉措得失還是頗有些看法的,倒也能從容地作出一篇不錯的文章來。
而更叫他感到驚喜的是,這試題上還寫得明明白白,可以用古賦作文,但同時更提倡以最直白的文字來表述自己的觀點。而這,也正是蔡奇所擅長的,因為他本就學識不深,再加上身在衙門裡需要對許多公務有個清晰的表述,所以倒真多用日常口語來進行記述,早已習慣了這樣的書寫作文。
沒有太大的猶豫,蔡奇就選擇了第二個選題,以他身為一個底層小吏的角度對大宋如今的一些失當處進行了剖析解釋,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或許這些東西未必真被朝廷采納,甚至不能讓他考中進士,但有這麼一個能讓自己用最熟悉的方式暢所欲言,而且必定有朝中高官看到的事情本身,就足夠讓他感到興奮不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