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彩,始於明宣德年間,明成化時期的鬥彩最受推崇。之所以叫做鬥彩,是因為工藝上,先用青花勾勒出輪廓線,之後再入窯燒製;再用礦物顏料進行二次畫彩,填補青花留下的空白,然後再次入窯燒製。
青花為釉下彩,彩瓷是釉上彩,這就是所謂的鬥。青花可以跟五彩鬥,也可以跟粉彩鬥,兩種彩色既爭奇鬥豔,又能並列爭輝。
隻可惜到了弘治的時候,鬥彩就停了,不再繼續燒了。一直到了清康熙年間,才開始複燒,雍正和乾隆在鬥彩的燒製技術和工藝上,又進行了改進,這才讓鬥彩再一次複興。
成化鬥彩的瓷器,那真是極為罕見,聽說在京都的博物館裡都沒有,所以雍正、乾隆時期的鬥彩,那簡直就是珍寶。
陳陽在一側看著,雖然心裡估計出這是件高仿乾隆年間的鬥彩花瓶,可畢竟這不是自己的店鋪,不能亂說話。
宋老板緊鎖眉頭,眼前這隻瓶子,無論是從工藝上,還是外觀上,怎麼看都是乾隆年製的鬥彩花瓶,而且瓶底還有底款,可是自己總覺得哪裡彆扭,又說不出來。
乾隆鬥彩的價值,宋老板心裡清楚的,這要是打了眼,賠錢事小,那人可就丟大了。
對麵的中年人,看著宋老板的樣子,伸手直接將瓶子拿了過來,嘴裡還說著,“得,宋老板,您也彆看了,我換個人看看去,告辭!”
“等一下!”宋老板伸手製止了中年人,“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