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莫要如此!”
魯肅急忙上前,一手扯住孔明的衣袖,將他阻攔。
“主公,曹操三十萬大軍屯於合肥,旦夕攻打柴桑,我江東危在旦夕矣!”
魯肅回轉頭,著急的向著孫權說道。
“什麼?”
孫權身子一震,當啷一聲將侍者剛剛端上來的一碗參茶打翻在地。
魯肅安撫好諸葛亮,躬身來到孫權的麵前,叩稟道:“曹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打著在宛城屯兵,欲攻打荊州的旗號。卻在私下裡將所部半數的兵馬,移師到合肥,謀圖聲東擊西,從東線驟然發起進攻,一戰而下,將不利於主公!孔明連夜至此,便是向主公稟報這個消息!”
孫權顏色更變,沒想到柴桑已在敵人血口之旁,自己卻渾然不知,還整日怡然自得,以為安全。
但他也是一代雄主,稍一沉吟,便立刻整頓好心態,往前走了幾步,來到諸葛亮麵前,躬身行了個大禮,歉然說道:“孤不知道臥龍先生千裡迢迢來到柴桑,乃是為了我江東著想,剛剛有慢待之處,還望臥龍先生寬宥則個!”
說話之間,又深施一禮,懇求原諒。
魯肅也跟著過來,向著諸葛亮行禮說道:“臥龍先生乃是高士,必不會介意。還望以我孫劉兩家同盟之誼為重,同心戮力,共破曹操。”
諸葛亮急忙還禮,一躬到地,笑著說道:“亮奉我家諸葛聞德軍師之命,前來江東見吳候,就是為了挽回危局。若不是諸葛軍師差遣,亮雖與子敬交厚,也不來江東。此地旦夕之間,就要遭受鐵蹄踐踏之苦,三代基業,毀於一旦,有所不忍也!”
孫權回頭命令內侍準備酒席,款待諸葛亮。諸葛亮連連搖頭,阻止說道:“吳候不必如此,先說正事。”
三人坐定之後,孔明首先問道:“呂布手下大將張文遠,郡侯能敵否?”
孫權搖頭,正色說道:“張遼乃曹操手下第一名將,有勇有謀,神通韜略。我江東若非周公瑾親自出馬,恐怕其他無人是他敵手。何況柴桑兵力微弱,又無良將,怎敵得過他!還求臥龍先生指點迷津,助我江東度此難關。”
魯肅也說道:“早些的時候,我江東斥候也曾稟報曹操有移師合肥的動向,但其後便不了了之,沒想到果真如此。曹賊行事詭秘,難猜難測。若非孔明前來稟報,我主公竟然一無所知。”
諸葛亮微笑說道:“但今張遼已經為我諸葛軍師所擒。合肥三十萬兵馬,糧草短缺,軍中無將。郡侯若要興兵討伐,此刻正是良機。若等到曹操選好良將,分撥糧草到來,則柴桑危矣。”
孫權又是吃了一驚張遼被擒,他竟然一無所知!沒想到江東的斥候如此無用,但內心深處,又在納悶,既然張遼被擒,則必然是發生在荊州的事。如何周瑜屯兵鄱陽,也對此一無所知?還是他早已經知道此事,卻秘而不報?
又聯想起昔日周瑜密會陳群之事,也是秘而不報。至今周瑜的來信之中,也沒有提過陳群的事,不由的心裡疑竇重重,驚疑不定。
諸葛亮見孫權麵現驚異之色,卻眼神飄忽不定,便已猜透了他的心思,抬頭問道:“吳候可知道數日之前,陳群往鄱陽密會大都督周郎之事麼?”
孫權猛醒,急忙敷衍說道:“略有耳聞,但未知其詳。”
諸葛亮說道:“曹操想要以陳群為使,離間你與大都督的君臣關係。然大都督一心為公,反而與我家諸葛軍師將計就計,以陳群為餌,引誘張遼,會獵江夏。”
“大都督斬曹操心腹愛將夏侯德,關雲長則俘獲了張遼。”
“所以張遼被擒,也是大都督的功勞。我料大都督淡泊名利,未必向郡侯彙報此事,還請吳候重賞大都督和眾軍,以激勵將士的士氣。”
周瑜密會陳群,卻不稟報孫權,柴桑以張昭為首的四大謀臣,極為不滿,在孫權麵前屢次奏稟,要求治周瑜忤逆之罪,就連魯肅也不得不懷疑周瑜多有私心,不把主公放在眼裡,想要替他辯護,也無從說起。
孫權表麵上力挺周瑜,排斥眾議,但內心之中,也開始逐漸起了疑心,近日更是私下派出密探斥候,前往鄱陽,意圖監視周瑜的一舉一動。
孔明的一席話,讓孫權疑慮儘除,不自覺的喃喃說道:“公瑾一心為國,任勞任怨,從不辯駁。孤若不把他當兄弟看待,剖肝瀝膽而待之,祖宗不容,皇天不佑!”
魯肅站在一旁,心中感激,欽佩不已:“孫劉聯盟,周郎卻對荊州之強耿耿於懷,引為心病,每每有機會便想算計荊州。然而荊州諸葛聞德同為一家之主的副手,卻心胸寬闊,不計較得失,誠心為了江東著想,還主動替周瑜澄清事實,消除主公的誤會!”
諸葛亮忽然長身站起,麵對著孫權,正色說道:“如今事態已經明了,若郡侯主動出擊,攻打合肥,可獲大勝,柴桑之危可解,曹操銳氣可挫動之。”
“若遷延日久,等曹操養成氣力,縱然郡侯再有決心,那時以卵擊石,也是自尋死路!”
孫權點了點頭,低頭沉思,來回度著步子,時而眉頭緊皺,時而又舒展開來。不多時忽然長籲短歎,卻又逐漸眉開眼笑,似乎心中思量甚多,舉棋不定,顧慮重重。
孔明不說話,以目視魯肅,仿佛在說:“我未來之時,便料定你家主公不能下定決心,反而多半以為我此來還要算計你江東!”
魯肅羞慚滿麵,剛要出言勸說,忽然孫權站定了腳步,張口說道:“臥龍先生,天色已晚。茲事體大,容我明日回過群臣之後,在下定奪,可否?”
諸葛亮淡淡一笑,點頭說道:“此時郡侯自家的事,與我無關,我不過是奉命行事,完成諸葛聞德軍師交代的任務而已。至於你江東要不要出兵,悉聽尊便。”
孫權再謝過諸葛亮,轉頭對魯肅說道:“臥龍先生乃是我江東的稀客,不可慢待了。既然諸葛先生與你交情深厚,可引到你府上暫歇,明日但有結論,再約諸葛先生共議大事。”
魯肅與諸葛亮拜辭了孫權,出了吳候宮,回轉魯肅的府邸。
“孔明,江東能安穩。全是你的功勞!”
下了吳候宮門口的台階,魯肅一把握住諸葛亮的手臂,感激的說道。
孔明一笑:“此皆軍師之功,我不過是奉命行事而已。”
魯肅皺眉說道:“自從陳群入鄱陽,柴桑對周公瑾的汙言穢語便甚囂塵上,三人成虎,久必成真。偏偏公瑾又是個倔強的性格,我行無素從不辯解。我真擔心禍起蕭牆江東自己先亂了陣腳。你這一次前來,且不說主公會不會聽從你的主意,興兵伐曹。單是消除了江東內亂之患,便是對我江東有天大的恩義!”
初來吳候宮時,還是陰雲密布,月色全無。此時出吳候宮,議論明月照耀天地,皎潔的月光將二人的身影長長的投在地上。
孔明和魯肅手牽著手,並肩而行。孔明用手指了指前麵二人緊緊靠近的影子,說道:“我來江東之前,軍師曾對我說:‘孫劉聯盟,即為兄弟,兄弟有難,豈能坐視?且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子敬贈我樊城糧草,我便送他一個完整的柴桑!’明日一會,事關江東生死,子敬慎之。”
魯肅點頭,心中震驚與諸葛明的仁德。慶幸孫劉聯盟的結成。
諸葛聞德智謀天齊,又有仁德之心,荊州不可敵,隻能引為強援!,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