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可以安息了
“若在數日之前,他到新野,必有危險,但今天去,卻安如泰山。”
諸葛明用手輕輕掰下枝葉,看著樹葉間累累碩果的春桃,微笑說道。
“張遼一家為曹操所殺,我心甚覺不安。有心相救,卻又無能為力……”
諸葛亮輕輕歎了口氣,皺眉說道。
“你可知陳群為何回到宛城之後,過不多久,便告老還鄉了麼?須知他的年齡,尚在曹操之後,五大謀士之中,以他最為年輕。”
諸葛明一邊說著話,一邊悠然的閒逛在院中,欣賞著院落裡各色的花朵和牆角處他親自耕作的菜園。
“爾虞我詐,而曹操又生性多疑。陳群在軍中被孤立,無法立足,隻好退隱。”
諸葛亮跟在諸葛明的身後,低頭沉思說道。
“我們利用夏侯懋坑陷陳群的計謀,粗淺的很,以荀攸之智,賈詡之謀,豈能不知?莫說五大謀士,便是稍有頭腦的武將,也能看的出來。但偏偏所有人都緘口不語,任憑陳群背負變節之名,鬱鬱而退。”
“而曹操也對此沉默。你可知為何麼?”
諸葛亮搖搖頭,不明白兄長所說,到底是為什麼。
諸葛明哈哈大笑,彎腰伸手拔出田間菜地裡的一根雜草,說道:“我曾不止一次的對你說過,曹操之為人,寧可他負天下人,絕不可令天下人負他。江夏一戰,曹操損兵折將,士氣大受打擊。但總要有人來背鍋。雖然合肥之戰,乃是曹操一力促成,但陳群鄱陽之行、江夏之敗,他卻絕對不會承認是自己的錯誤。因此隻有將這一切推在陳群身上。”
諸葛亮恍然大悟,歎息說道:“陽謀可料,陰謀難判。我與兄長相差萬裡,真是羞慚!”
“隻是……這與文遠此去新野,又有和關聯?”
“異曲同工之妙耳!”
諸葛明將手裡的雜草輕輕揮出,扔在遠處,拍了拍手繼續說道:“文遠自從被雲長所擒,押回襄陽的那一刻,已經沒有回頭路了。我之所以把他羈押在此,就是為了能留他一條性命。他若早些回去,有死無生!”
諸葛亮大驚,迫切的問道:“怎麼?難道也是受到夏侯懋的蠱惑麼?難道區區一個夏侯懋,真的有如此的魅力?在曹賊的眼裡,如此的信任麼?”
諸葛明搖搖頭:“非也!曹操見疑,不過是免官罷職,隻要低調做人,尚有一條生路。但文遠被曹府另一人見疑,卻是不死不休!”
“文遠的家眷,已是必死無疑。我所能做的,隻不過是存他一命罷了!”
諸葛明彎腰,撥弄著茂盛的莊稼,仿佛這事件的一切,都隨他來回撥弄,任意歸置。
“兄長所說的這個人,我大概已經猜到了。”
諸葛明先是皺眉沉思,良久之後展顏繼續說道:“張遼一家雖非我等所殺,但已知其必死卻又置身事外不予理睬,始終覺得心中有愧。經過兄長的開導,我心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