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斤看來不多,隻能一個人勉強吃上兩月不餓死,可是挖些野菜或者找外活做也就能活下去了。
所以他天天愁得腦門兒都禿了,這好不容易遇到個願意捐糧的豪商,他如果可以,真想把此人供起來,時不時地接濟一下貧窮的縣衙。
縣太爺很難受:現在的官太難當了。
可是好像又比蜀地外麵的好當。
至少還能有吃有住啊。
聽說外麵的官府都經常被土匪光顧了,如果沒有個駐軍,真是官不如民啊,民還能逃呢,逃官可不就是等於個毀滅?逃官在這個朝代,可是一經被查就會子孫都不允再參加科考的。
所以縣太爺親自接見了李長誌,還大方的給他泡了杯自己剩下的那麼一丟丟的綠茶,哎,沒辦法,太窮了。
李長誌也正好和縣太爺打聽唐家村的消息。
沒想到的是,這唐家村的人就在崇明縣的管轄之地,而且他們村兒現在可是有名的很。
“哎呀,你說的是從荊州府逃過來整個村子的人,而且一個人也沒有折的那個唐家村的人吧?那裡正是不是叫唐正峰?”縣太爺可太清楚這個村子的人了。
在他這裡都不知道掛了多少號了。
一開始是王爺家的二公子來打過招呼要安排到何處開荒。
“正是。”李長誌沒想到運氣這麼好,正好在一個縣城裡,那去找他們就太方便了,隻是好像也不近,也得有四十裡地。
不過騎馬快啊。
“李小公子來問我就問對人了,唐家村的人可是過得好得很,不僅整個村子的人都建了青磚大瓦房,還把地裡的糧食都種出了翻倍的成績,王爺可是破格讓他們先把田地都給量了辦了地契田契,相當照顧呢,讓我等也要多看顧一些。賢侄可是與他們相熟?”縣太爺眼睛一亮。
那唐家村不得了,周家二公子,王爺都照顧得很,而且聽說莊稼種得可是能產量翻倍,原本是想打算派人去查看,沒想到那村子被二公子的人保護著,外麵的人想去裡麵,有些難呢。
“正是,因為我與家父也是從荊州府來的。”自然是熟悉,何止是熟悉,那可是他們李家的救命恩人。
而且不是救一個兩個,是救了他們一大家。
“王爺給他們劃了地兒,開荒,建房,自立為村,現在他們那裡還是叫唐家村兒,一會子我讓師爺給你指個道,你好知道他們在哪個方向,也好找人。”縣太爺自然是樂意幫忙的。
他沒想到唐家村的人會種地得了王爺的眼,還認識這種全國都有分店的商人。
這唐家在他的地界兒上,他以後得注意些,看護著些才是。
李長誌得了具體的消息,急著趕回家與他爹說,準備了兩馬車的禮,和自己爹娘當天就坐著馬車朝著唐家村找人去了。
這從六月到了十月,整四個多月了,他們再不找來,怕是唐寧那丫頭要在心裡罵他們兩個忘恩負義了。
唐寧:這耳朵怎麼老發燒,不是打噴嚏就是燒耳朵,到底誰一天到晚的想我,呔!
四十裡地,因為三輛馬車都是好馬與好車,所以上午從李府出發,到了下午也就到了唐家村。
遠遠的一塊石頭豎在那裡,還有兵馬巡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