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你看這個頭多大?這一個怕是有三斤啊,夠一個人吃一頓的了吧,有時候我挖一棵紅薯苗就能有三棵這麼大的紅薯,媽喲,這一畝地不得產二千斤?”
“王爺早前就說過二千斤了,我估摸著算了下,現在這產量怕不止二千斤了。”
“嗯?真的麼?”
“可不是麼,這紅薯聽著生的都能吃,我真想咬一口,可我怕彆大人看到了說我把糧種吃掉了咋辦?”
“快閉嘴吧,乾活了。看到了沒有,咱們州府裡的縣太爺全都來了。”
“聽說他們今兒個比賽,誰得了第一,王爺有賞。”
“咱們農業署的也有比賽,誰挖的地多,也有賞,不知道王爺賞啥。”
“你再說下去,我看就賞你一頓板子了,沒看到前麵縣令乾得滿頭大汗麼,怕是賞不少才這麼玩命呢。”
縣太爺:……你想多了,本官隻是長年不曾勞碌,這一動起來就一身汗啊。
這大冬天的,咋能這麼熱呢?
某不知名縣太爺一頭勞碌的汗水……
唐寧也在挖,這可是他後院地裡雜交過的紅薯苗,中間上肥和割滕苗可是都監督著的,每日都不曾懈怠。
所以這裡的產量定是比之前夏天她家後院的高的。
但具體的有多高,要挖出來過個稱才知道。
而且他們準備挖十畝田地,全部都過一遍稱,算平均的重量,不去稱哪一個長得好的或者不好的。
唐寧想著農業署的人這樣做也是想儘量得到準確的數值,那是完全同意的,原本種植就非一日兩日的事情。
袁隆平老爺爺用了一輩子在種水稻,才出產了那麼些優秀的種子。
她一個穿越人士,也要腳踏地的一步一步來。
不求畝產五千斤一萬斤,隻求一步步的突破原來的產量。
等縣太爺與農業署的人都決出了第一名,才都停了手,看看結果。
上午兩個時辰。
第一名竟是離唐家村最近的崇明縣縣令,這縣令是個看上去歲數不大的年輕人,二十五六歲,身材也勻稱。
農業署的第一名竟是工匠老劉。
王府的史官給兩個人都獎勵了一百兩銀子。
唐寧把手裡的鋤頭一扔!
早知道自己乾快點了,自己也算是農業署的人啊。
一百兩啊,沒自己份,好心疼。
不,好肉疼。
史官帶著農業署以及州府所轄的縣令們在對下畝田裡出產的紅薯過秤,幾十雙眼睛都盯著,就想知道這高產的糧食,到底能產出多少來。
因為產量實在是多,約莫過了一個時辰不到點,才全都過完了秤。
“史官大人,十畝田總共產出二萬九千六百八十八斤,畝產均為二千九百六十八斤左右。”
“可是確認過?”史官對這個數字很是吃驚,之前聽說才二千斤啊,這才幾個月又多了九百斤?
“大人請看這些數字,都是在大家麵前一一過了秤的數學。”言外之意,其實大家心裡早就有數了,大約算一下就該是三千斤不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