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玉州,後宮中,除了皇後,朕也想不到第二個合適的人了。”
裴安原本還以為是因為丞相的緣故,萬沒有想到蕭禦給了他一個不一樣的答案。
嚴寧並不得寵,她進宮時間也不長,卻能得到皇帝的信重,後宮中不少陪伴了皇帝好幾年的嬪妃,比如貴妃。
可在立了新後之後,皇帝雖然還寵愛她,但是她一點權力都沒有,蕭禦從不是那糊塗的帝王,相反,他很明智。
在他心裡,排名第一的始終是江山社稷,得到這個答案,裴安一時對嚴寧有些佩服,心裡不自覺的敬重起了她。
“微臣知道,陛下英明,時候不早了,微臣先告退了。”
“好。”
裴安離開後,蕭禦腦中不自覺的出現嚴寧清冷的小臉,她雖然總是麵無表情,也不刻意討好。
可當初在決定親自去之後,他便想到了她。
當初立後,一來是為了安定前朝。
二來,他也很忌諱外戚乾政,這一點,嚴家比魏家要好得多,尤其是家風上,他們從來不會仗勢欺人,更不會用所謂的情分說事。
那時候,魏家私下沒少拿他生母說事,一副後位隻能給魏家,他們勢在必得的模樣,讓蕭禦很是厭惡。
他至今都記得,小時候,母妃位份沒那麼高,也沒那麼得寵,魏家可沒有絲毫支持過她們母子。
後來他漸漸長成,在文治武功上都表現出了不俗的模樣,因此,他才被先帝所喜愛,母妃的位份才高了起來。
這種隻會錦上添花的親戚,說實話,沒有也無事。
嚴相從來沒有仗著當初是托孤大臣就對剛登基的他不敬,也沒一直把持朝政,何況他曾經還當過他的先生,蕭禦也很了解他,他是個賢臣,不是權臣,該交接就交接,一點也沒有表現出對權力的貪戀,他一心都是為了江山社稷,黎民百姓。
不光如此,嚴家的幾個孩子,凡是入朝的,多是有才能的,蕭禦最後定了嚴寧,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這個,皇後隻能從高門世家的女子中選,這其中嚴寧是最合適的。
那些當初說她嫁過人,不能為一國之母,蕭禦都沒在意,這壓根就不重要。
太後想扶持一個聽話的皇後,注定是要失望了,從前嚴寧是命婦,在外表現的也是一個懂事孝順的模樣,人人稱讚。
婆婆都喜歡這樣的兒媳,好拿捏,若是家世好,那就再好不過了,百利而無一害。
“陛下,可要用早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