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21章 二更(捉蟲)(2 / 2)

兩廂見禮後,五福晉主動讓開位置,貴妃扶著皇太後坐下,笑著對宜妃道:“咱們後宮這許多姐妹,沒曾想倒是你最有福氣,兩個兒媳時時惦記著你,有好吃的好玩的都往宮裡送。”

宜妃捂嘴笑:“瞧你說的這是什麼話,上回菁菁送大螃蟹進宮,是少了你還是怎麼的?”

貴妃故作大聲歎氣:“我看呐,螃蟹那是沾你的光,今日看熱鬨,又沾皇額娘的光,什麼時候菁菁單獨給我送個東西,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貴妃捏著帕子假意擦眼淚,把眾人逗得哈哈大笑。皇太後更是樂得直拍大腿。

葉菁菁抵擋不住,連忙承諾下回單獨給貴妃娘娘送個好寶貝。

“你的小潑猴,不會等到我壽辰那日,兩禮並作一禮送給我吧。”

葉菁菁也學她,故作驚訝:“貴妃娘娘怎麼知道?”

皇太後剛停下來,聽到兩人的對話又大笑起來,貴妃忙過去給皇太後拍背:“您老緩著些,小心著彆笑岔氣兒了。”

“不會不會,我身體好得很。”

宜妃拉著兩個兒媳跟自己坐:“菁菁帶進宮的女先生呢?”

“在外麵候著呢。”

貴妃道:“那就請進來吧。”

張三娘自從前幾日知道要進宮講草原姐妹後,這幾日把其他活兒都推了,專心在家練習,如今到了上場的時候了。

張三娘行禮後,站起身,表情頓時生動起來,身體站得筆直,兩腿岔開,雙手叉腰,叫人一瞧,活脫脫像個神氣的小姑娘。

“話說祁連山深處的草原上住著一戶牧民,牧民家夫妻兩個生了一對活潑可愛的雙胞胎女兒……”

隨著張三娘活靈活現的表演,屋裡人都被她帶入到故事中,她的一舉一動都十分吸引眼球,葉菁菁喝茶時抬頭看了眼,等張三娘說到草原姐妹父母被強盜殺死時,她們氣得攥緊拳頭,說到兩姐妹決心報仇,她們又目露讚賞。

故事節奏張三娘掌握的很好,把宮裡這些主子們的情緒拿捏得死死的。

故事講到一半,張三娘停了下來,中場休息。

宜妃恍惚從故事中回過神來:“榮妃妹妹,這故事比什麼才子佳人好聽多了。”

榮妃也道:“怪道我以前不喜歡聽戲,原來是沒聽到好故事。”

惠妃和德妃也讚同,管它唱的南戲還是北戲,年複一年,早就聽厭煩了,該跟升平署說說,換些新鮮東西。

管理後宮的貴妃道:“今年中秋的時候原也準備了新鮮的小戲,可惜了,沒演,等年節跟前,再叫他們排新鮮的戲。”

這個草原姐妹故事寫得好,張三娘講得也好,宜妃她們都聽得欲罷不能,聽張三娘介紹後麵故事還有一個多時辰,他們決定用了午膳後,把故事聽完了再回宮。

“都彆走,中午都留在寧壽宮用午膳。”貴妃領頭道謝:“那就多謝皇額娘了。”

皇太後是個溫和的性子,也不將就漢人那一套婆婆拿捏媳婦的把戲,她叫眾人都坐,五福晉和葉菁菁也跟皇太後、貴妃她們坐一桌用飯。

張三娘被宮女請到偏廳,主子們賞了她一桌宴席。

飯桌上皇太後起頭,一邊用飯一邊說剛才的故事,問葉菁菁這個故事誰寫的?

皇太後都開口了,自然就沒有食不言寢不語這一說,葉菁菁就把故事的出處告訴皇太後。

“怪不得把草原上的故事寫得這般引人入勝,還懂蒙語,原來寫故事的人就是祁連山來的舉子。”

皇太後興致正高,用了午膳隻歇息了會兒,就叫人請張三娘過來。

後半段故事主要講的是兩姐妹如何跟強盜周旋,出其不意斬殺強盜為父母報仇的故事。

故事幾次轉折,讓聽故事的人的心呐,一直懸在半空著,剛放下又提起來,剛鬆了口氣又遇到危險了。這一波三折,搞得皇太後一直捂住胸口。

直到聽到兩姐妹殺了強盜後,皇太後才高興道:“好,這才是我們草原女兒!”

張三娘跪下:“多謝皇太後娘娘誇讚!”

“皇祖母這兒真熱鬨,孫媳婦來得遲了。”

太子妃笑盈盈地進門:“方才吩咐奴才給貴妃娘娘送個東西,奴才回來說貴妃娘娘來皇祖母這兒看熱鬨,我緊趕慢趕過來湊熱鬨,沒趕上。”

貴妃招手叫她過去坐:“這有什麼,你要喜歡聽書,回頭請這位女先生去毓慶宮給你講一回便是。”

葉菁菁揮手,慧心帶著張三娘退下去。

太子妃十分懂規矩,先是給皇祖母請安,又給貴妃並四妃請安。五福晉和葉菁菁也起身給太子妃行禮。

“五弟妹、九弟妹不必多禮,快坐。”

葉菁菁看到太子妃有些心驚,一個多月沒見,太子妃如今瘦得跟個骨頭架子一般,怎麼會如此?

貴妃心疼地拉著她坐下:“彆多禮,你也是,有空閒就歇著吧。”

“也不累,太醫也說,多走走對身體好。”

四阿哥和太子關係還行,德妃隨口安慰了一句:“你還年輕,要多顧忌自己身子。”

“多謝德妃娘娘關心。”

本來挺熱鬨的氣氛,太子妃一到,氣氛頓時冷了。

宜妃最先站起身告辭,推說前幾天翻出來兩匹布,她給老五和老九福晉分了,帶她們去宮裡瞧瞧。

宜妃告辭,惠妃、得妃、榮妃自然也起身告辭。

皇太後對葉菁菁說:“你是個孝順孩子,下回你來,皇祖母有好東西給你。”

葉菁菁故意拽了一句康熙朝還未寫出來的黛玉名台詞:“皇祖母隻單給我一個人,還是彆的人都有?”

“給你的,單給你。”

葉菁菁笑道:“那我可記住了,皇祖母要是偷偷給太子妃和五嫂,我可不依。”

皇太後歡笑道:“你且去,皇祖母隻給你。”

略有點沉重的氣氛頓時活泛了些,貴妃皺著的眉頭都鬆了些。

宜妃帶著兩個兒媳回翊坤宮,德妃、惠妃、榮妃落後一步。

“怪道宜妃跟她的九兒媳合得來,這樣一個孝順又會看眼色高低的孩子,跟哪個婆婆都合得來。”

德妃感歎一句,惠妃和榮妃對視一眼,都明白德妃這又對她四兒媳不滿了。

這種婆媳間的事也不好勸,惠妃和榮妃略說了兩句,就各自回宮了。

翊坤宮。

一進門宜妃就叫人上茶,葉菁菁坐下就問:“額娘,給我和五嫂的布呢?”

宜妃笑道:“放心,少不了你。”

五福晉也跟著笑,笑完才問:“額娘,太子妃這是生什麼大病了?怎麼瘦得如此嚇人?”

“聽說太子妃半個月前高熱不退,要不是太醫院的太醫有手段,太子妃隻怕人都沒了。”

宜妃悠悠歎息,還是那句話,嫁進皇家,太子妃命苦啊。

葉菁菁知道太子妃的處境,她試探著問:“是不是太子……”

“前朝的事,我們後宮女人哪裡知道。”

宜妃示意貼身伺候的去外頭守著,屋裡隻有她們婆媳三人時,她才含糊道:“皇上這大半月都沒進後宮,七天前,有個小答應生了個公主,皇上也沒賞點什麼,那個小公主隻活了兩日就沒了,皇上訓斥那個答應沒把孩子照顧好,把人打入冷宮了。”

這是遷怒。

宜妃表達的意思葉菁菁聽明白了,皇上的怒氣還沒平息,屬於不用戳隨時都會爆炸的程度。

五福晉擔憂:“我們今日是不是不該來?”

“該來,來得也是時候。”

貴妃、惠妃她們真的喜歡聽書嗎?確實有些喜歡,但是宜妃覺得,大家今日都那麼積極去皇太後跟前湊趣,應該都抱著同一個想法:裝也要裝作後宮和諧。

“太子妃難,貴妃也難。”

皇上和太子兩人之間不緩和氣氛,後宮的女人們誰也彆想好過。

“昨兒胤禟往皇祖母處遞話,額娘你們是不是都知道?”

“知道,不光我知道,貴妃她們也知道,要不然今天上午也不會去得那麼快。”

後宮知道,皇上也知道,皇上沒話反對的話,那就是默認。

假裝和諧也是和諧,皇室最重孝道和體麵。

葉菁菁也沒想到,她隻是伸出了試探的小腳腳,就被宮裡的這些主子們拉進她們的和諧大戲中了。

宜妃長出一口氣:“今天回去後,看看皇上的態度吧。”

再繃得這般緊,無論是前朝還是後宮,神經都要崩斷了。

五福晉心裡掛著事,出宮時臉色有些難看,葉菁菁拉著她說話,讓她顧不得那些煩心事,臉上總算有了點笑容。

“五嫂,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後,五哥的身份特殊,不管鬨什麼,也鬨不到你們身上去。除了進宮給皇祖母和額娘請安,你就關上門過自己的日子,保證安安穩穩的。”

五福晉聽了她勸慰的話,笑容真誠了許多:“多謝九弟妹寬我心。”

“一家妯娌,咱們不說這些見外的話。五嫂真要感謝我,過些日子等草原上給你送的肥羊到了,送我兩頭就好。”

“兩頭未必也太小氣了,送你二十頭。”

“哈哈哈,那我就不客氣啦。”

進宮的時候五福晉去鐵獅子胡同接她,回去時葉菁菁先把五嫂送回家,她才慢慢地回鐵獅子胡同。

她到家時,胤禟下值騎馬回來了。

“守宮門的侍衛說你剛出宮一會兒,我騎馬回來,一路上愣是沒發現咱們家馬車,你先送的五嫂?”

“嗯。”

胤禟下馬,揮手叫慧心讓開,他親自扶福晉下馬車。

葉菁菁有話對胤禟說,不過也不著急這一會兒,今天在外麵待了一天,夫妻倆都先去淨房洗漱。

待他們洗漱完,門外響起了急促的敲門聲。

“主子爺,主子,宮裡送東西來了。”

胤禟和葉菁菁趕緊換身見客的衣裳出去,乾清宮的小太監等在前院,宮裡送東西的人是皇阿瑪?

一箱子布匹,各色錦緞、絲綢,共計十二匹。

“皇上口諭:老九福晉是個有孝心的,以後有空閒,一定要多進宮給皇額娘請安,朕這裡還有好東西賞。”

聽完口諭,夫妻倆跪下謝恩。

送一箱子綢緞,來了十多個太監,太監還沒回宮複旨,皇城裡該知道的就知道了。

葉菁菁心頭明鏡似的,康熙搞這麼大陣仗,這是拿她做筏子了。

如果能讓大家都好過些,就算是明麵上氣氛緩和些,葉菁菁也樂意做這個筏子。

過了幾日,宮裡傳出消息,太子抄寫孝經給仁孝皇後供奉時,想念早逝的皇額娘,哭到昏厥。

皇上心疼太子,親自照顧太子整晚,父子倆同榻而眠。太子早上醒來,抱著皇上又是大哭。

早上朝議時,內閣閣老陳廷敬用了一堆車軲轆話勸解皇上,翻譯成人話就是:我們都知道太子是您的心肝肉兒,您好歹也顧忌下身份,太子都這麼大了,您怎麼能這麼溺愛太子呢?

康熙也是一堆車軲轆話送回去,翻譯成人話就是:你怎麼知道朕愛吾兒?

真是的,直接把滿朝文武乾無語了。

胤禟也在朝議現場,要不是低著頭,白眼都翻到天上去了。

總之,這一番有來有回的唱念做打,太子和康熙的關係似乎已經修複了,父慈子孝才是主旋律。

十月,真是豐收的季節,喜悅的季節。

八阿哥還在江南吭哧吭哧地乾活,沒有他,京城徹底熱鬨起來了。這家郡王府給太福晉辦壽宴,那家王公兒子娶妻,還有各色賞花宴多得數不過來……

門房每日要接好一大摞帖子,葉菁菁再不想出門,也必須每日打扮得體體麵麵地出門交際。

吃不完的宴席,見不完的人。

蒼天啊,京城裡怎麼有那麼多王公大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