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家世不清白,有什麼汙點,早在這一關裡就被皇城司刷下來了。
仁宗“啪”地一聲合上手中折子,隨手扔在禦案之上,淡淡道:“去查!三代近親秉性,家中女眷性情,往來人情賬目……統統仔細查了報上來!”
吳庸當即領命,正欲出殿,卻聽仁宗在上頭似乎又自言自語一般低聲說了兩句什麼“武人”“文臣”的,他遂暫緩腳步,停了下來,等著聽官家是否彆有吩咐。
仁宗屈指在案上敲了敲,邊想邊說道:“你去將京中官宦人家的未婚子弟暗中揀選一遍,將合適之人列個單子呈上來。年紀需在二十歲到二十八歲之間……”
他說到這裡頓了一頓,想到那暗折中所提及的白玉堂和丁家幼子兩人年紀皆都不大,心想萬一葉燃就是偏愛這等年少俊美之人也說不定,遂改口道:“還是十八歲到二十八歲之間罷,嗯,須得麵容俊秀,身姿挺拔,不得悍妒,不得冶遊,雅擅笑謔更佳……家中高堂必得性情溫和,善能容人……”
仁宗提要求是張口就來,洋洋灑灑二三十條,吳庸邊聽邊記,心中卻是叫苦不迭。
他此時倒不覺得仁宗是要養外室了,看這架勢怕不是要養女兒……便是替公主相看駙馬也沒這麼多條件的。
先帝隻有兩位公主,一位未及周歲便夭折了,到了仁宗這裡,女兒是生一個死一個,宮中已經許久沒有公主了。
這二三十條若是當真一一落實下來,隻怕自己到時候隻能交上一張白紙,也不知道會不會被仁宗一怒之下削了職位。
仁宗卻不管下麵的人要怎麼想的,將話說完便心滿意足地揮手命人退下,看吳庸走了兩步,又想起一事,遂又把他叫了回來,道:“她查案之時若調動皇城司人手,你們三個不得阻攔。”
吳庸自然是沒口子地應了,見仁宗再無交待,方緩緩退了出去。
及至到了垂拱殿外,遠遠便見一架飾以金漆彩繪的華貴鑾轎匆匆朝這方而來,轎頂一隻金鳳口銜一顆碩大的明珠,光華流轉,一看便知並非凡物。
心知郭後不得官家歡心,從來不得來此,敢坐著這等逾製鑾轎在宮中招搖的必是龐妃無誤,想了一想,腳下打了個轉,繞路從側麵走了。
宮中傳得最快的事就是聖寵聖心,龐妃自觸怒聖上以來已近兩月,她若是再不想些什麼法子,那才是奇怪了。
他雖是內宦出身,卻早已投身在外替官家效命,這等宮闈中事與他再無乾係。
除非是龐妃父女昏了頭,要做些乾犯宮禁之事,那才是他立功的時候。
垂拱殿中,仁宗仍在翻閱著尚未看完的暗折,總管太監陳琳已然悄無聲息地走了進來,垂首稟告道:“官家,龐娘娘在外求見。”
仁宗手上頓了一頓,卻頭也不抬地道:“不見。”
陳琳略一遲疑,又道:“龐娘娘脫簪待罪,跪在殿前……”
“她不過是妃位,便敢自比賢後?”仁宗將手中折子朝禦案上一摔,冷冷道:“朕卻不是那懈怠國事的周宣王!”
他性情寬厚,極少動怒,一出口卻就是這等誅心之言,就算陳琳是兩朝總管也不敢聽,慌忙跪下請官家息怒。
仁宗麵上陰晴不定,半晌才命陳琳出去傳令,命龐妃禁足玉宸宮中三月,不得擅出。
他心中不悅,又料到龐妃必定不會輕易離開,不耐聽她哭訴,轉身便去了相連的文德殿中,見到早已奉詔在其中等候的一個中年男子,麵上方露出一絲笑容來,自己坐了上首,朝那人招了招手,道:“阿舅,來,同朕再說說母後的事。”
這中年男子正是仁宗生母李宸妃同父異母的弟弟李用和。
仁宗自從知道自己是李宸妃之子,一直以二十來年不知生母,未能儘半點奉養而深為憾,因而對母族家人褒寵特厚,屢屢加恩。
這李用和是繼母所生,與李宸妃姐弟年齡相差亦大。
然而除了仁宗這個親生兒子之外,李宸妃尚在世的親人也隻剩了這麼一個弟弟,故而仁宗思念生母之時,便常常召了他進宮說話。
李用和從賣紙郎驟然做了高官,卻也小心謹慎,唯恐行差踏錯,說話間也大都隻提兒時趣事,仁宗倒也聽得津津有味。
譬如此時李用和便正在講李宸妃的母親,“……聽說前麵那位阿母祖上有胡人血統,因此阿姊小時候便極白皙,鼻梁亦比旁人都高挺了許多。”
這話其實仁宗已經聽過無數遍了,此時再聽一次卻仍是興致勃勃,聽著聽著他不知想到了什麼,微微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