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璧、冉和同、蔡鴻振都是易學方麵的領軍人物,他們三人之間其實很難有高低之分,畢竟易學涉及內容非常龐雜,各自研究方向有所不同,所以未能分出高下。”龍昊說道。
看來這三人都有可能是禦木孝太的接觸對象。
龍昊繼續說道:“鄂璧此前提出《易經是一座神秘的殿堂。”
“冉和同則公開發表《周易不僅是中國的,也是東方的,更是世界的,不僅是古代的,也是現代的,更是未來的。”
“蔡鴻振更是表示他始終懷疑《易經的文化是上一個冰河時期留下來的,不是這一個冰河時期的產物,因為它的科學、哲學的道理太高明了。”
看來這三人都是非常推崇易學。
如此看來龍昊的調查沒有問題,這三人確實誰都不能排除。
朱越開口問道:“這三人的資料呢?”
“鄂璧是當代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擔任過大學的哲學係主任、文學院院長,後來退下來擔任了正協委員參加會議,也有很多著作,現在多是被各學校請去講公開課之類的,沒有工作在身上。”龍昊將鄂璧的資料說出來。
上口亜希子聽完資料說道:“這人看起來是學術很深的人,卻對《易經如此推崇。”
“《易經也是學術。”雖然朱越也不懂,但是在上口亜希子麵前,肯定是要維護的。
“冉和同呢?”宋書堂問道。
“冉和同是教育家、國學大師,而且師從武術泰鬥,早年是國術館國術訓練員專修班,後考入軍校,擔任過一段時間的教員,之後多校講課,現在是大學內的教授。”
不等眾人提問,龍昊開始講述最後一位說道:“蔡鴻振現代作家、曆史學家,早年在日本留學後前去西方學習,出版過不少作品,有關《易經方麵的著作早年出版不少,後來因為相信科學反對迷信等言論,導致他受到了一些不明所以之人的詆毀,沉寂了一段時間,但卻沒有放棄對《易經的研究,現在在出版社工作是主編。”
聽完三人的資料。
朱越說道:“目前看來三人都是沒有辦法排除的,所以我認為我們可以三人都接觸一下,看看能不能發現禦木孝太的身影。”
因為禦木孝太潛入山城已經很長時間。
甚至於還在雄鷹小組之前。
隻是情報科為了處理雄鷹小組的事情,一直沒有時間調查。
那麼禦木孝太如此情況之下,很有可能已經利用這個身份開始潛伏,因此這三人都要接觸。
龍昊問道:“是直接聯係他們詢問他們這段時間,有沒有接觸過什麼新的人,還是說暗中調查?”
“暗中調查肯定有遺漏。”上口亜希子說道。
你暗中調查很難調查清楚,他們究竟接觸過什麼人。
這個問題隻有他們自己是最清楚的。
所以直接詢問比較好。
畢竟你說禦木孝太已經和他們接觸過,現在就是找禦木孝太的蛛絲馬跡,直接問沒有什麼問題。
抓緊時間才是關鍵。
對於上口亜希子的話,朱越認為有道理。
沒必要暗中調查。
“先從誰開始?”龍昊問道。
“鄂璧雖然沒有工作在身,但也住在學校附近,冉和同學校教授也在學校附近居住,蔡鴻振在的出版社在市區內,明日先見蔡鴻振,後去學校找鄂璧與冉和同,一天之間之內將消息調查清楚。”朱越做出決定。
“我要去嗎?”上口亜希子問道。
她雖然被安排可以參與調查日諜。
但具體如何參與還需要朱越安排,就比如這一次去調查鄂璧三人,她能不能同行要看朱越的意思。
想了片刻朱越說道:“你一起。”
“謝謝組長。”上口亜希子說道。
其實讓她跟著也是想要多一種可能。
看上口亜希子是否能發現一些端倪。
畢竟抓捕日諜,能利用的一定都要利用。
朱越也不是多麼死板的人。
今夜各自回去休息,宋書堂躺在床上也在回憶三人的資料。
如果自己是禦木孝太會更加傾向和誰接觸呢?
三人的研究方向宋書堂在資料上看到了,隻是禦木孝太的研究方向你不知道,而且雖然了解到了研究方向,隻是他一知半解。
甚至於是完全不解。
對於這方麵宋書堂涉獵的非常少。
正如上口亜希子所說一樣,他們從事情報工作,多數都是接受正規的培訓。
那麼被科學影響更大。
例如禦木孝太這樣喜歡這些東西的,確實是少數。
而且學習技能對他們來說更加重要。
研究這些起不到幫助。
你說在情報工作中,自己給自己算卦。
趨利避害?
那不是開玩笑嗎。
在情報工作中依靠直覺都會被罵,更加不要說這些了。
既然如此宋書堂也不去想了,明日調查之後再說。
一早在情報科集合。
朱越、宋書堂、龍昊加上上口亜希子三人,直接去出版社找蔡鴻振。
上口亜希子今日略微喬裝打扮,不顯美豔。
四人來至出版社也擔心打草驚蛇給禦木孝太提醒。
故而讓龍昊前去將蔡鴻振約出來。
蔡鴻振很奇怪誰要見自己。
但還是跟隨一同來到距離出版社不遠的茶樓。
進入包間看到朱越等人。
朱越當即表明身份。
表明身份可以方便蔡鴻振的配合,更加可以讓他選擇說真話,且將各種細節都表明。
得知朱越等人身份。
蔡鴻振很好奇,他們找自己做什麼?
至於客套寒暄今日直接省卻,畢竟專業方麵的東西,你也很難和對方寒暄。
“蔡先生請坐。”
“你們有什麼事情嗎?”
“想要和蔡先生打聽一些事情。”
“問吧。”
既然是軍統局的人,蔡鴻振沒有理由不配合。
“聽說蔡先生對易學有很深的研究?”
“不值一提。”
“蔡先生謙虛,這是大家公認的。”
“不過是一些糟粕殘餘。”
“蔡先生當真這樣想?”宋書堂出言問道。
怎麼可能是糟粕殘餘!
蔡鴻振無非是想到了自己此前的一些遭遇罷了。
可是你讓他真的去承認,他果然是說不出口。
麵對宋書堂的問題,隻能轉而問道:“你們究竟想要問什麼?”
“這段時間有沒有什麼人,和蔡先生你聊過有關易學方麵的內容呢?”
“很多。”
對易學感興趣的人其實不少。
“新人呢?”
“新人?”
“就是此前蔡先生不認識的人,沒有見過麵的人。”
聽到這個問題蔡鴻振開始回憶起來。
“有兩個。”
“兩個?”
“對。”
蔡鴻振很肯定。
對於易學他的態度是非常認真的。
所以和人討論易學交流易學,他都記得很清楚。
因此這個問題對他來說,回答的很肯定。,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