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翁等人一麵勸她要愛惜身體:“大夥兒都靠著您。”一麵又說自己的子侄都是靠著祝纓,再次道謝。
祝纓道:“做長輩的都是這樣,又不想他吃苦,恨不能什麼都給他們安排好了。又怕他現在不吃些苦頭,日後要吃彆人的苦。這不,吃上了。”
顧翁等人都表示了讚同,顧同等人也臉紅不已。
祝纓又對顧翁等人一番安撫,對他們說了自己的想法,希望顧同等人“行萬裡路”,到外麵會館做點事、再理解些人情世故:“等我的消息。”
顧翁等人忙問:“大人的意思是?”
祝纓道:“他們先把本事練好,我自有安排。但是他們,得先沉一沉。”
顧翁等人忙拜謝:“都聽大人的。”
祝纓在山外轉了一圈兒,安撫了山外的士紳,又將在五縣走了一圈。阿蘇縣一切如舊,塔朗縣郎錕鋙卻帶一點愁色——他舅舅也病了,嶽父家裡也有些小矛盾,母親、妻子都為娘家發愁。
郎錕鋙又托祝纓路過兩家的時候幫忙“看一看”,他隱約知道祝纓西進的事兒,不過兒子阿撲又送到了祝纓麵前,倒不擔心自己被徹底隔絕在外。
郎睿則十分不舍,拉著祝纓的衣角:“姥!我在家裡也無聊,您看看,沒什麼大事嘛!讓我跟您去吧。”
祝纓道:“誰告訴你家裡沒大事的?眼裡要有活。留在家裡,聽你阿爸的。”
郎睿嘟嘟囔囔的,道:“要是到明年還沒彆的事兒,您可得答應我了。小妹她們都在您那兒了,不能獨我一個撇在這裡。”
祝纓想了一下,道:“也好。”
郎睿才重新高興起來。
祝纓一路前行,山雀嶽父家兄弟之間門果然不甚和睦。頭人家“分家”與山下的不太一樣,不流行“平分”,但是會給一些財產。清官難斷家務事,祝纓也不打算斷——利益之爭,沒得斷。
在這裡,她還是維持著舊傳統,並且再次保證已經向朝廷申請敕封了,隻不過“道路斷絕”連邸報都斷了,所以還沒有回信。一有回信就親自來見證。
將山雀家的兄弟暫時壓了下去。
路果、喜金兩家的情況又有些不同,這二人也都有年紀了,近來生病,寨子裡人心有些浮動。祝纓露麵,少不得為他們稍作震懾。
一番連軸轉下來,重新回到山城時,天氣頗涼,人們都換上了夾衣。張仙姑看祝纓回來,嗔道:“這下可算能在家好好準備過年了吧?”
祝纓一麵說:“離過年還幾個月呢,在家發黴。”一麵命從學校裡叫出十個學生,跟她去當童工,並且點名了江珍、江寶等人。
張仙姑眼巴巴地道:“她們才多大?你又要去打仗啊?帶她們?”
祝纓從她的眼神中看出了擔憂與不舍,忙說:“在縣裡轉轉。跟西邊兒打仗雖然贏了,也死了些人,得給人家個說法兒。我回來了,不能不去看看。”
“不走啊?那行!”張仙姑很快改了口。
祝纓道:“我明兒就在城裡轉轉,咱們一塊兒?”
張仙姑道:“行!”
次日,一群年輕的學生被召到了府內,一個個挺著胸脯,很驕傲地紅著臉,等著吩咐。二江看著女兒,眼睛裡都是笑。兩人悄悄商議,一會兒偷偷跟在後麵,看看女兒做得如何。
祝纓手上有名單,與張仙姑兩個也不坐轎,張仙姑騎一頭驢,祝纓牽著驢,一行人挨家挨戶地走訪。到了第一家陣亡土兵的家裡,裡麵一個戴孝的寡婦就說:“老夫人,您怎麼又來啦?家裡還過得下去哩。”
原來,這山城裡的寡婦、孤兒家,張仙姑早轉過好幾回了。
祝纓將張仙姑從驢上抱下來:“我阿媽帶我來看你來了呢。”
寡婦一抹淚,將她讓進屋裡:“您可算回來了!我們日子還過得下去呢。”
祝纓坐在門檻上與她聊天,除了“日子過得下去”之外,又問她家接下來的生計之類,最後說:“你們受苦了,我不能讓你們光過苦日子。你家人口既多,田又少,我與你再分些田地,怎麼樣?隻是地方有些遠,你家可能要分家。如果不想分開,就要往西遷,連同現在的田產,我都折數給你。”
寡婦道:“那……”
“不急,你們自己選。過些日子,我讓她們把名單記下來,我親自護送大家往西邊去。”說著,指了指江珍等人。
寡婦道:“哎!”
江珍手忙腳亂,從腰間門的文具袋裡摸出紙筆,草草書寫。不遠處的牆角,小江扒著牆角偷看,她的頭上冒出了江舟的腦袋:“兩個丫頭都不錯哩。”
小江道:“小聲點兒!跟著大人當差,當然是不錯啦。”
“那是,讓人放心。”
————————————
二江“放心”沒一個月,便接到了一個“不放心”的消息——祝纓要把這一群學生帶走!
祝纓她又要西行了!
彼時刺史府裡已經知道西邊勝仗,多了一個州的領土,也都知道西行是有“仕途”的。雖然沒有明說,但是祝煉明顯是繼趙蘇之後另一個“刺史”,祝青君領這許多兵一直在前線,怕不也是個“將軍”了?
包括府中,也有些人私下商議,要不要給趙蘇送禮物又或者向花姐討情,想通過他們的關係,能夠往西麵去。
但是江珍、江寶年紀並不大,小江內心十分猶豫。
她看女兒們興奮異常,又不忍心阻攔,但委實擔心。忍不住去找花姐,詢問孩子遠行要注意什麼事兒。
花姐也在為祝纓準備出行的行李,看著小江的表情,忍不住笑道:“猶猶豫豫的,這可不像你。你是多麼有主意的一個人。”
“當年青君十幾歲就遠赴京城,我沒有太多的感慨,果然是自己養大的孩子才更掛心。人的心呐,就是偏。你當時,怎麼忍心的?”
花姐道:“旁的我也不好說,當年我隻是想,一個女孩子,十二、三歲就能說婆家了。到十四、五歲就能過門兒了。我總要比她早死,也不能留她一輩子不是?她以後的日子過得怎麼樣,得靠她自己。哪怕終要成婚,她自己個兒也得能立起來,以後日子才能好。
她是多走些路、多做些事,以後說話頂用、當家做主更辛苦呢?還是到一個生人家裡,操持家務、侍奉公婆丈夫,事事聽人吩咐更難受?我更舍不得她哪樣?如今看青君高官得做、駿馬得騎開心,還是看她隻能刷鍋抹桌開心?”
小江站了起來:“我再去給她們多買兩雙鞋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