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
祝煉先回北關,會同郎睿、趙霽等人到了約定的路上等著祝纓。
祝纓回幕府沒有帶上祝彤,這倒黴孩子還得在普安州乾活。郎睿、趙霽的精神很好,他們不像祝煉那樣有許多的感慨,隻覺得京城確實繁華,王、施等人很有氣度,而陳放等人頗為高雅,可惜出了京城之後不遠,百姓生活便顯出局促來,很多地方不如西州、梧州等城,還有些零散的村落比安南的寨子也好不了多少。
趙霽搖頭道:“京城裡的貴人們,但凡少浪費一點兒,百姓也能少餓死幾個呢。都說民為國本,我看會他們也不在乎國本,真不怕亡國嗎?”
祝纓道:“怕自然是怕的,不過不覺得需要珍惜百姓,反而是善財難舍,奢侈慣了,讓他少吃一口都是不願意的。餓死了人,自有窮人接著生,直到彆人活不下去,拉他一起跳井。”
“短視。”郎睿有點俯視地點評道。
祝纓道:“你不會短視嗎?”
“我肯定不像他那樣!”
祝纓道:“那還羨慕京城貴人的生活呢?”
“羨慕歸羨慕,我又不傻!”郎睿大聲說。
祝煉發出了笑聲,郎睿與他混熟了一點,策馬過去擠他,兩人鬨成一團。祝纓在一邊看著,心情尚佳。祝煉把話帶到了,王、施也能攔住皇帝的蠢念頭,這就足夠了。安南這裡,祝青君也很讓她滿意,孩子想得遠。祝煉也不錯,誠實,中肯。
一路回到西州,幕府裡井井有條,劉遨、劉衍已經在著手編纂方誌了,一切都不錯。
除了沒過多久,西番又出動小股部隊撩架。安南這邊也習慣了,通常是打一打,再輪換一次新人,練一練,一次摩擦就過去了。祝纓依約,把祝彤調往西關去。
文書依舊是劉遨擬的,她輕聲問道:“祝彤……是不是太年輕了?”
祝纓道:“年輕嗎?打著打著就長大了。”
劉遨無語。
祝纓又說:“叫她在那兒再守一年,回來先到幕府,捎上二十三娘一道去普安州,把二十五娘換回來。二十五娘在普安州采風多年,方誌必有得寫。”
“是。”
祝彤於是被調到西關,途經幕府,代祝青君送了給項安的賀禮,她自己也沒能吃上席,率部往西而去。項安則按著卜好的吉日,在自己住處設宴,項樂夫婦與項漁、項渟以及要過繼的女孩子項秀秀一同到了西州城。
祝纓與劉遨、蘇喆等人都到了,項樂與蘇喆等也是熟識,自有一番敘舊。項樂夫婦看女兒雖有不舍,卻也含笑,又不能笑得太過。因為項渟是長房的兒子,原本是有計劃過繼的,哪知項安改了主意。過繼給項安是有好處的,兩房兄弟雖無心謀算,利益卻又是真實存在的。
祝纓看出來了,蘇喆看出來了,劉遨看出來了,祝青雪等也都看出來了,大家都裝作不知道,吃了一回酒,陸續離開。
回到幕府,祝纓對祝青雪道:“你在我身邊有些年頭了吧?”
“是,從您回到安南,有二十多年了。”
祝纓道:“足夠啦,你也該曆練曆練了。”
祝青雪嚇了一跳:“姥,您要趕我走?”
“當然不是,你去把青葉叫來。”
“是。”
須臾,祝青葉跑了過來,祝纓道:“莫慌,莫慌,喝口水,聽我說。”
她要把祝青葉外放,也是放到普安州去,先在刺史府再去擔任一地縣令逐級晉升。把青雪調青葉的位置上,管著印鑒之類機密事務。
祝青葉問道:“那您身邊呢?”
祝纓道:“那不是有金苗嗎?”金苗是林戈、祝彤的同窗,就住在幕府隔壁的宿舍裡。這是一個現年十六歲的男孩子,觀其姓氏可知這是西州吉瑪族的人,家裡是在金礦上做工的。
祝青葉是有一點疑慮的,問道:“林戈、趙霽他們,不是更好?以前您用我們這些侍衛丫頭,如今您是節度使,林戈、趙霽隨侍,有誰能說什麼?且金苗年紀也比他們小,跟在您身邊,不夠操心的。”
祝纓笑道:“你們不懂,趙霽有職司,現在外麵缺人。林戈麼,住在府裡已經夠顯眼了,再帶到身邊,她伯伯要驚心的,恐會針對她生出事端來。你們,我尚且要派出去曆練,留她做什麼?給她們這一批人呐,也分活去乾。”
於是也如趙霽等人一般,分派了職司正式跑腿學徒。也有去幫劉遨抄書的,也有去各州縣跑的,忙得不亦樂乎。林戈被祝纓派給了路丹青,林風與路丹青也熟,出身也相近,更能開解。
其中最出色者,依舊是祝彤。她在西關適應得不錯,祝青君這一點看得挺準,她甚至深入了西番上百裡,又好好地回來,然後畫了個草圖。一年之中,與西番交手數次,竟顯出一點不辜負她那有勇士名頭的生父的天賦來。
次年輪換回來的時候,將畫的地圖獻給了祝纓。祝纓道:“這個,稟你將軍的時候,皮繃緊一點。”
祝彤低下頭,縮了縮脖子,卻不肯認錯。
祝纓道:“好了,回家看看你家弟妹吧。”
“是!”祝彤這回高興地答應了。
————————
祝彤跑得輕快,整個幕府裡的女孩子與彆處都是不一樣的,她們愛提著裙擺快走、小跑,四處穿梭。不時笑兩聲,又說兩句,語速也比人快一點。隻有在劉遨、劉衍麵前會顯斯文一點,也僅止一點。
跑沒幾步,她就放緩了步子,站住問一聲好——劉遨捏著一疊卷子走了過來。錯身而過,祝彤又跑了起來。
劉遨笑著搖頭,身上的擔子很重,除了修方誌、編書、教學,還有一個主持科考。她來便是與祝纓商量試卷的,近年來,附近頗有些讀書人對安南感興趣,雖無經世之才,識文解字的也有一些,安南倒也不拒絕,隻是要一同參加考試。
劉遨改動了考試的內容,也不考詩詞歌賦,乃是實務為主。“經”的部分,在內容上作了調整。但仍保留了一些舊題目:“誌同道合乃可行,這些題目上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本心。硬背下咱們書本,也能答一答那些題目。可一遇到這些君臣父子,有人就容易露餡兒。
雖然有些奸詐,也是無奈之舉。看他們答的這些東西,我才能知道新編的書還有什麼沒留意到的。也好改進。”
神態頗有點劉鬆年的風采。
祝纓托腮,看她小得意的模樣,點頭道:“好。”
“那就這樣定了?”
“行。”祝纓說。
劉遨收起了題目,從祝纓桌上取了個信封裝起來、封好,祝纓抱著手看她忙。粘好了封口,金苗捏著封邸報快步走了過來:“姥,邸報。”
今天邸報最大的消息就是,皇帝給他的兒子們改封了。第三子封為齊王,第四子封為秦王,他第五子早死,第六子封作宋王,這三個是已經長大了的兒子,此外他還有兩個年幼的兒子,這次都沒有封爵。
從邸報上看,這些人也沒有封地,依舊是在京中。
反是之前懷疑有孕的皇後,沒有聽說有什麼動靜,不知道那個孩子是怎麼了。離京城遠,有時候確實不太方便,祝纓想。要讓晴天多留意一下了。
將邸報交給劉遨,劉遨掃了一眼,道:“也該封爵了。我去寫賀表?”
“不急,把你手上的事做完再寫也不遲。彆太累。”
劉遨哭笑不得:“現在倒會體恤人了。”
祝纓正色道:“當然,我一向體貼。”
劉遨總算明白,為什麼祖父提起祝纓不時會露出一種切齒的神情了。她說:“好,我去乾正事兒。”
封王不算大事兒,安南照舊過日子。劉遨又主持選出二十人來,先到西州學校裡教導一些事項,再分到各州縣為官。這其中隻有兩個是外來者,一個是從北而來,一個是從東而來,都帶了家眷。其餘依舊是安南人。
劉衍替了劉昆,祝彤回普安,一年後年又輪替了一次西關。到祝彤再次從西關下來休整時,匆匆兩年不知不覺地就過去了。安南一切如舊,並無大事發生。
直到這一日,送邸報的已經過去了,中午時分京城又來了一位信使,係著白布,過北關時被攔下。
蘇晟很是狐疑,問道:“你這打扮,是什麼意思?”
來人道:“陛下駕崩了。”
豁!蘇晟跳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