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商朝內亂的外溢影響
商代的方國,是一種血親族裔聯盟,在一個乃至多個核心的驅動之下,組建的聯邦。
相較於部落聯盟,這種方國會出現國王。
而王位法統則是來自各個部落的共同推舉,也就是所謂的禪讓製。
斧聽著自家阿兄的吐槽微微搖頭:“不至於吧。而且我們就算想要變成辛方,也得有足夠的族人才行。再者孤竹氏能強得過玄鳥?”
“跑去跟桑乾河上遊的土方混也一樣。”辛屈撇嘴:“再說了,孤竹氏不是周圍的方國,那些方國隻是遊牧居多,武器上落後了商人兩個檔次。
這麼說吧。
商王畿是頂級戰力,穿的是皮甲,戴青銅盔,拿青銅武器,還有大量戰車。
內服商王公、外戚屬於一級戰力,穿皮木甲、戴青銅盔、拿青銅武器、戰車並不多。
外服朝貢國則是二級戰力,越靠近內服勢力範圍,戰力越強,大多都是有一定數量的皮甲、木甲、效仿戴頭盔、武器則是青銅、木質、骨頭不一、戰車就一輛兩輛,根本對商人形成不了威脅。
最後就是方國,他們是三級戰力,能跟咱們打的有來回來是靠著牛馬多到處遊牧,但他們武器上基本很少能看到青銅器,甚至可以說就是沒有。
因為商人不賣給他們,他們隻能靠搶來解決武器缺口。
而孤竹氏,好歹也是商人自己的親戚,雖然也是外服,但他們當初支持商人南下出了多大力氣?
況且彼此還經常聯姻,就算會相互攻伐。
有底子在,戰力再差能差到哪裡去?
再者,商小乙打孤竹真的是大邑商的意思?
恐怕是商人貴族為了爭奪王位,而進行內戰。
孤竹,有可能支持商王中的一個派係,商小乙要麼是自己想要圖謀商王的位置,要不就是幫助自己支持的王位候選人奪位。
總而言之,南邊的商腹地亂成一鍋粥了。”
辛屈這半年也不是白呆的,他也跟著族內的商隊,到處打聽消息。
漸漸拚湊出了整個商國的大部分曆程。
夏商周三代,無愧於華夏上古文明的頂梁柱工程。
商代的武力相當充沛,並且很早就開始玩古羅馬擴張的套路,這可是提前了兩千多年就開始了!
商人是內外服製度。
內服分為兩塊,一塊是王畿,一塊是子姓諸侯王公封邑。
外服一般都是外姓藩屬,一些小族,是很早臣服的,還有一些則是與商人有姻親關係的。
比如有蘇氏他們,居住在黃河兩翼,屬於外戚勢力。
但他們也一樣會被驅逐出原來居住地。
因為商王公的擴張方式和周代底層邏輯不一樣。
商王公是以王畿為中心,對外不斷冊封王公去已經開過荒的土地。
什麼意思呢?
就好比有辛氏居住在安陽,然後商王祖乙生了幾個兒子成年了,需要地盤了。
他們可不會和周代一樣,析出自己的地盤,或者將荒地分給子嗣。
而是派兵過來對你有辛氏說:你,換個地方,這裡歸我們子姓王公了。
然後擺在你麵前三條路:反抗淪為奴隸、遷走重新開荒、就地淪為奴隸。
商人,不會同化伱的部落,而是搶走你的女人,給他們的族人生育,至於男人就是奴隸,算是羅馬那套殖民征服的路數。
類似於有辛氏這種工匠族係,在麵對青銅器崛起的商代慘遭碾壓和掠奪,技術已經跟不上商朝核心技術的迭代進度,於是不斷被驅逐和遷徙。
外服朝貢國,日子一點都不比遊牧的諸方好過。
唯一好處就是,商人有些時候掠奪諸方的時候,你出兵協助,不僅能打擊諸方,擴張自己部落的生存空間,更能得到一點點湯湯水水。
比如商人賞賜青銅器,以及商人男丁與你部落女子交換精華留下來的子弟,進一步緩解近親婚配的風險。
還有就是掠奪來的諸方牲畜,會丟給隨戰部落。
畢竟商人富裕,本土糧食不少,牲畜留給邊陲部落,還能等到自己需要征討諸方的時候,讓他們就地上貢食物,可謂一舉多得。
牲畜對於商人隻是可有可無,但對於邊陲的部落就是生存保障。
任何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
辛屈雖然不怎麼適應,但也尊重這個時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