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去年辛屈放了好幾把火,整個昌平附近的野林子全成了木炭和耕田,想要去找嫩葉還得上山。
但問題是,山上和山下的返青時間不一樣。
山上還得再等十天半個月才會開始冒嫩葉,山下已經開始出饑荒了。
所以,一直在消耗族內的糧食,倉庚看著心裡發慌。
“嗯,確實是個問題。”辛屈翻看了一下報告,他確實低估了春耕對糧食的消耗。
倒也不是說古代人類吃得多,而是有辛氏的配給製度的問題。
為了讓春荒可以更快的讓人增加勞力,辛屈提高了糧食配給,原本兜底的每天四兩變成了一斤。
看起來隻是給壯勞力增加的,但問題是壯勞力們每次都會多吃一點食堂的配給,用來減少自家的糧食儲蓄消耗。
是的,儲蓄。
有辛氏在兼並長辛氏之前,進行了一輪分配,很多家庭其實手中食物很多的。
辛屈本意是想著稍微增加一點,給貧苦的家庭兜底,但卻低估了人情社會之下,你的飯量全部取決於打飯的是伱的七大姑還是八大姨。
這麼一來,有的多,自然有的少,飯又是定量,還有廚房的漂沒。
私產開始崛起的時代,公產也會被各級撈到自己的口袋裡。
有辛氏現在的食物儲量照著消耗量繼續走,差不多隻能支撐到五月。
倒是可以接上春夏汛期,動物種群開始複蘇的季節。
而且春天一開始,附近的野生動物也會逐漸往南走,有辛氏擁有附近最大的小麥田,絕對是這些食草野生動物的最愛。
之後隻需要圍獵,基本上一抓一個中。
當然,辛屈都是喜歡多手準備的。
“召開一場會議,我準備推行糧行製度,讓有辛氏的糧食得到更公平的交易和分配。”
辛屈抬起頭對倉庚說:“我去年的俸祿不是放在倉裡嗎?搬出來,放在祭壇上。”
“哦……好……”
倉庚搔了搔頭,不大明白辛屈說的糧行製度是什麼意思。
但其實辛屈也在思考糧行製度能不能運轉起來。
因為他自己設計的糧行體係,其實更類似於銀行。
糧食富裕的可以放進來收儲,隨時提取,辛屈還打算給利息。
因為整體而言,有辛氏的糧食是處於正增長的,私產的糧食一般不會全部消耗,因為還有廚房兜底,這些手頭的結餘糧食,就是新的資本增長點。
“以後作為爵位的升遷的收容機構,糧行體係現在建造起來,也能成為我手中第二張牌,獨立於倉庫體係之外。多一層容錯吧。”
辛屈打定主意。
畢竟有辛氏的氏族公產還未瓦解,人們對於私產的理解其實不到位。
真要是有辛氏糧食不夠了,辛屈一句話,族人們也會將糧食拿出來共渡難關。
但這僅僅局限於有辛氏的本部,後續加入的長辛氏、其他歸化人,他們是奔著有辛氏的發展而來。
能背叛本族加進來,就是為了利益而來。
如果不能用其他方式拴著他們,他們很有可能卷款跑路。
所以糧行體係,就是他們的第二道保險鎖,想要一口氣卷走巨量糧食跑路?
現在有辛氏就這麼點大,也才這麼多人,辛屈能讓你將糧食帶走?
想都彆想!,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