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被辛屈打開看了看,片刻之後他將書信放在桌上。
然後拿起是開原邑四周的地圖,仔細看了看,這才沉吟道:“看來就連無終麋都知道咱的盤算。不過,開原苦寒之地,他真的想去?還是將西部挪給他?”
辛屈想著。
其實他並不想令支氏全部都走,因為承德方向的開墾,還是需要人力的。
現在主力乾活的都是令支氏的人,如果能留下來,將會極大減輕自己的支出,同時降低北部的反抗。
畢竟自己現在正在加速內部的政治聯合、通識教育、律令歸化。
最終的目的是同化他們。
因此隻需要將頂頭的貴族和一些必須挪走的人挪走,其他的就沒啥了。
“北伯,令支氏來使,言無終麋三日之後到訪。”
典客府鴻臚卿來見,辛屈得到了拜帖,點了點頭說:“回書,明言,兄來此,喜不自勝,直來通縣即可。”
“是。”
鴻臚卿起身離開,辛屈想了想寫了封信,讓駱堪帶走:“這幾日你且休息省親,等孤後續的要求。”
“是。”駱堪應聲,同時也鬆了一口氣可以休息了。
等駱堪一走,辛屈駐足想了很久。
接下來的布置,還是繼續推進生產的迭代,尤其是曲轅犁和牛耕,看來需要立法,開始保護耕牛了。
農耕狀態就得有農耕狀態的變化,同時還要推進河道、水利的建設,這個需要的勞力太多,想要解決勞力的大量消耗,就得想辦法生產水泥。
生產水泥還需要消耗人力。
那麼在采礦和耕種之間,彼此就產生了衝突。
牛耕的推行,幾乎就是生產的惟一解,畢竟按照現在的鐵料冶煉技術,還是沒辦法做到生產出蒸汽機。
少說需要一百年的時間保持冶煉,才能慢慢調配出合適的配方。
嗯……
“來人,傳令司徒府,更改耕織獎勵,凡家中一夫耕田畝過百者,方可納賦屬爵。
凡氏封邊陲者,豢養耕牛十頭者、豢養馬匹六十者、均可免百畝之耕要。
百畝之田,包括均田、家田、公田統合均數。
凡過百畝者,折三成賦折兌爵位。
一切,獎勵耕織為上。”
辛屈下令,很快文書上陳,他用印,發司徒府。
司徒府接到文書,立刻行動起來,大量驛馬衝出驛站,飛馳各縣邑,通令北伯規矩。
基本上核心幾個縣,比如延慶、昌平、房山、永平、天津在內這幾個地方,一接到命令都有點傻眼。
但卻沒人反駁,因為理由辛屈也跟很充分,獎耕勵戰,一直都是國策。
現在北伯調整了捐輸的要求,目的自然是激勵百姓自己去擴大生產。
不能讓他們將大量的錢糧都塞進糧行裡。
雖然糧行的糧倉到處都在建設,可終歸是新糧疊舊糧,辛屈也有點擔心他用力過猛,將大量的糧食堆積如山,導致百姓過得不好,先把他的反給造了。
不過他的政策下達不久,居於通縣鴻臚寺會館的子旬,就聽到了相關消息。
畢竟這玩意兒是公文,是要發出來的政策,他自然會看到。
翻越之後,子旬也不免感慨:“這個辛屈,真是好手段,居然已經開始調整內外各縣的職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