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招攬英才(2 / 2)

當前,何樂為 正處於瘋狂積攢財富的階段,還無力供養駱賓王這類人物。

“駱公子,你是被塵埃遮掩的寶玉,我是世俗的商人,實在無法收留你。再說,我也不敢輕易開罪紇乾承基。”何樂為 如此說道,使得紇乾承基麵色極為難堪。駱賓王公開表示尋求明主,無疑是對紇乾承基作為主公形象的一種否定。

駱賓王沉浸於詩詞之中,處事尚顯稚嫩,他固執地搖頭:“除了李先生之外,世間還有何人值得駱某投奔?”

何樂為 立刻厲聲訓斥:“駱賓王你太不明智了!當今huangdibixia文治武功,雄才大略,你應該去追隨的正是他!”

這話一出,全場皆驚。齊遂良心中暗讚:“何樂為 真是高招!”

隻要李世民接納了駱賓王,那麼無論駱賓王創作出何等佳作,都不會影響到李世民的臉麵,因為駱賓王已然成為李世民的學生,青出於藍,學生越優秀,老師的威望也會隨之提升。

原本興趣索然的李世民,在聽到何樂為 的言論後,身體不由得挺直了一些。他本以為何樂為 不識時務,過分讚美駱賓王,讓眾人尷尬,卻不料何樂為 布下了一個大棋局,兜兜轉轉,最終卻回歸到了自己身上。

李世民素來重視人才,一直塑造著求賢若渴的形象,重金買駿骨之舉也不在少數。此刻,何樂為 的提議無異於推波助瀾,若能收納駱賓王,無疑將進一步提升李世民的聲望。

然而,駱賓王身為紇乾承基的門客,而紇乾承基又是突厥人,這就顯得尤為尷尬。不過何樂為 幾句話巧妙周旋,含蓄地表達了不敢輕易得罪紇乾承基之意。

經此一番轉折,駱賓王便能夠順理成章地加入到李世民的麾下。長孫皇後洞察秋毫,由此看出何樂為 心思細膩,幾乎可以說是深得帝心。

“二郎,樂為 這孩子說得有道理,我看駱賓王這孩子確實不錯,可以讓他進入國子監讀書,日後為國家效力,或許能成就一段美談。”

長孫皇後無疑是李世民的心腹知己,若李世民直接接納駱賓王,恐怕有人會詬病他身為huangdi,卻奪了紇乾承基這位突厥人的門客。但若是將其送入國子監,那就是為國選拔賢才,光明正大,無可非議。

儘管內心歡愉,李世民表麵上卻不動聲色,僅輕輕一笑回應道:“詩詞終究僅為小技,重在實用,我們先瞧瞧你是否有這份資質吧。”

隨著李世民的話語落下,齊遂良悠然走上前,揭開駱賓王置於桌麵的詩稿。

“城頭寒風淩厲,江中水汽凝寒。”

“何時能平定戰事,讓歌舞升平重現長安!”

顯然,這詩句描繪的正是李世民本人,讚美其征戰四方、胸懷天下的卓越才能。在宴會之前,紇乾承基已囑咐駱賓王務必創作一些頌揚功德的詩篇,儘管駱賓王對此略有抵觸,但他仍憑借自身才華完成了作品。

這首詩雖簡潔明了,卻氣勢磅礴,既流露出對國家民生的憂慮,又寄托了天下太平的美好願景。李世民閱畢,不禁心潮澎湃,思緒飄遠。

他回憶起創業初期的艱辛困苦,想起深夜批閱奏折時的焦慮不安,想起微服私訪時見到百姓安逸生活時的寬慰,以及自己傲視群雄、誌在天下的豪情壯誌。

“精彩!實在太妙了!”李世民拍案叫絕,心中的喜悅溢於言表。,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