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溫是個老江湖,聽到鐵器二字,心中不禁有些忐忑。
何樂為心裡明鏡似的,他知道古時候春秋戰國時期,百姓和士兵界限模糊,人人都能持兵器,所以民間擁有武器是常態。那些崇尚武力的朝代,像隋唐,人們都以佩戴刀劍為榮耀,朝廷對此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李白那樣的大俠不就是常帶著劍闖蕩江湖嗎?
但鑄造武器和佩戴武器是兩碼事。自從李淵建立唐朝,直到安史之亂,一百多年間,朝廷嚴禁民間製武器,除非是文人用的佩劍或是舞女的舞蹈劍。至於重武器和鎧甲,那是絕對不允許的。當然,鐵鍋這種日常用品,就像農具一樣,朝廷應該不會管。
何樂為擔心的是灰色產業鏈可能帶來的問題,比如非法分子走私生鐵。趙溫顯然也看到了這一點,立刻動用自己的影響力壓製住了那些可能出問題的人。
這是鐵鍋,既然跟鐵有關,總得有個規矩。朝廷的顧慮我們也要顧及,所以...各位如果要用,必須跟我簽保密協議,不用也要簽。如果出了問題,屋裡的人會一起對付泄露秘密的人。
何樂為把醜話說在前麵,但這些小老板似乎並不在意。畢竟他們都是商人,狡猾是他們的本性,除了違法的事不做,他們擅長在法律邊緣試探,打交道的也是各種各樣的人。對於他們來說,一個普普通通的鐵鍋,沒什麼好擔心的。
樂為兄弟是個謹慎的人,但放心吧,我們都在長安,都在天子腳下,我們明白這些道理。
大家都表示同意,何樂為也不囉嗦,讓趙溫起草合同,讓大家簽字蓋章。合同一式兩份,一份給何樂為,一份由趙溫保管,趙溫就成了這些人的代表。
鐵鍋看似簡單,製作起來可不輕鬆。我隻教了東市那個鐵匠武大,現在全天下隻有他知道怎麼做鐵鍋。
每個鐵鍋都會烙上我李記的標誌,沒這個標誌的就是假貨,一旦發現,都要嚴懲。大家千萬不能泄露出去。
何樂為很清楚,這東西早晚會在民間流傳開來,他隻是拖延了這個過程,讓朝廷和民眾有個適應期。至於李世民那邊,他也考慮過,這樣做肯定會違背李世民的意願。但等到民間的反響傳到宮裡,甚至宮裡也開始使用鐵鍋時,李世民就會看到鐵鍋的好處大於壞處。
鐵器和生鐵的管理本就是朝廷的責任。雖然何樂為的做法帶來了一些麻煩,但科技進步才能推動時代前進,如果畏首畏尾,怎麼會有進步呢?
所以,曆史的演變才會有青銅時期、生鐵時期這些劃分,全因金屬給每個時代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何樂為對此深信不疑,鐵鍋必將引領一場革命,眼前可能出現的小困擾與長遠的利益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這些人已經簽名確認,對他們來說,鑄造鐵鍋隻是小事一樁,加上李記的標誌也是順理成章。不然,他們何必來開會,直接等彆人學會新菜式後再去抄襲就行了。
但他們並未意識到,加入這個行列將使他們成為革新者的第一批先鋒。
合同簽好了,現在我們可以談談金錢的問題了。在商言商,他們都有所準備。
樂為兄弟,你打算如何收費,收多少呢?趙溫其實已經理解何樂為的想法,於是提議說,按照慣例,一次性買斷,你給個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