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權相齊遂良(1 / 2)

長久的沉默後,齊遂良終於開口。“尉遲融,我問你,貞觀三年,你為何被調離京城,去襄州擔任都督?”尉遲敬德皺眉,但齊遂良並未停止。“你在朝廷沒有朋友,一個都沒有。”“為何無友?因為你從未視他人如友,你以為你的功績無人能及,居功自傲。”“你喜歡揭露他人的短處,無論是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還是其他文臣武將,隻要有錯,你必定不留情麵,公開指責。為了朝廷安寧,陛下不得不將你調離京城。”齊遂良身為天子近臣,對此了如指掌。“貞觀六年,你調任同州刺史,九月,陛下設宴,你回到長安,有人座位在你之前,你就大發雷霆,大罵‘有何功勞,也敢坐在我之上?’”“你應該還記得吧,那時任城王李道宗坐在你下首,他隻是為那人說了兩句話,就被你一拳打在眼睛上,幾乎致盲,你的麵子永遠最重要。”尉遲敬德嘴角掛著笑意,仿佛這是他的榮耀。然而,他的笑容瞬間消失,因為齊遂良嘲笑一聲,昂首朗聲道:“但我齊遂良告訴你,我也看重麵子,但有些事物,不能用作交易,更不能私下交換!”尉遲敬德的笑容僵住了。“即使你殺了這畜生,我也會將他的屍體拖到雍州府,該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那才叫公正!”

“你有權行使私刑,但我必定會在金殿上向dangjinshang直言,如果你割下何樂為的耳朵,我就在殿上剖腹取出心臟,讓dangjinshang見識一下,看我的堅持是否有意義!”

何樂為心中充滿敬意,史書記載,齊遂良為了勸誡huangdi,可以放下朝笏,摘帽磕頭到滿麵鮮血,眼前的場景正驗證了這種高尚氣節。

大唐朝並非文官地位最高的時期,多數人仍崇尚武力。直到宋朝和明朝,才出現了大批寧願犧牲生命也不屈服的文官,他們以被huangdi杖責也要進諫為榮,甚至有人抬棺進諫。

因此,齊遂良能被讚譽為“權相”,這份評價尤為難得。

齊遂良不再多言,扶起何樂為,對尉遲敬德說:“我現在要去雍州府,如果尉遲寶玠不來,我就讓雍州府發布海捕文書,去吳國公府抓人!”

“當然,如果你有能耐,也可以一並處置我!”

齊遂良帶著何樂為離開,尉遲敬德並未讓尉遲墨追趕或阻攔。走出萬年縣衙,何樂為反而有些擔憂。

“齊公……”

齊遂良揮手示意何樂為不必再多言:“你已經做得夠多了,剩下的交給我處理……”

何樂為便不再說什麼,與齊遂良一同前往雍州府衙。

當時正值貞觀年間,朝廷尚未設立京兆府,萬年和長安兩縣之上即為雍州府,最高長官為雍州牧,但由於是首都的“市長”,通常由親王擔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