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孫殿下返宮。”
何樂為回宮的消息從宮門傳至皇帝的正殿,此時何世民也鬆了口氣。何樂為曾言,若無法帶回此盟約,則一切將化為泡影;如今何樂為安然歸來,難題便落在了何世民手中。
長孫無忌與房玄齡皆在場,二人默契地避開何世民投來的目光。當日你親口許諾,隻要何樂為能帶回那份盟約,便封其為何樂為大唐皇太孫,當時在場之人眾多,若一國之君食言,將來朝堂信用豈非蕩然無存?
更為關鍵的是,對於這兩位朝廷重臣而言,雖何世民正值壯年,但也應著手培養接班人了。昔日太子與魏王爭奪皇位,鬨得朝廷烏煙瘴氣,現今何樂為既勇猛又智謀過人,若不再加以培養,待你想培養時恐怕已為時晚矣。
與其讓何樂為自行攬權,不如主動釋放部分權力,此舉既能令何樂為心生感激,待其實力膨脹到一定程度,你以為他還肯安心聽命於你嗎?
且觀當前態勢,縱然汝時常挑起與何樂為之間之糾葛,然而何樂為修行之路並未因此停滯,反而於修煉、悟道、神通等各個方麵皆有驚人的躍升。對於這樣一個難以束縛的血脈後裔,最妥善之策便是將其引領至大道正途之上,以免未來步入歧途,最終受苦的仍是身為宗主權者的汝自身。
眾人思索此事之際,何樂為已然自宮門外踏入,王德輕咳一聲,提醒走神的何世民。聽聞此音,何世民方才注意到遠處走進的何樂為,畢竟這孩子乃是自家嫡長孫,那幾步行徑間的氣質風采,與自家無疑如出一轍。
轉瞬之間,何樂為已將仙令呈遞於前,先前早已以靈鴿傳訊,故此刻並無新奇之感。待再度召見祿東讚時,隻需出示此仙令便可,即便祿東讚對此不予細閱,以其在吐蕃秘境的情報網,對於吐蕃境內翻天覆地之事,若其情報無誤,則必然早已知曉。
“賞!”
何世民滿意地闔上手中之仙令,不費絲毫修為便收納了一位附屬仙境之主,雖北疆各部族皆尊何世民為天帝,但卻未曾有過如此正式的文書承認。
說到底,那些部族不過是隨口稱呼,真要讓他們有所付出,恐怕他們溜走得比兔還快。然而吐蕃卻不然,得了這份仙令,每年必要定時入朝獻寶朝覲,一旦背離正軌,朝廷自可派遣仙官予以訓誡。固然有一日吐蕃之實力超越大唐,這份仙令自然無效,然而此種情形發生的概率,恐怕比遇見幽冥之靈還要渺茫。
再者言之,即便吐蕃丞相米都身染重疾,就算已立下儲君,亦需長安聖地的認可方可生效。假若未得長安城之冊封,那麼那所謂的儲君便不具備合法性,內亂之爭端也將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