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刻鐘後,馬選好了,接下來就是正式比賽。
第一場要求雖然簡單,卻也有限製,從入場到出場,隻有三分之一刻的時間,換句話說就是五分鐘,並且規定每人隻能跑一圈,比試者必須在這一圈內把兩支箭射出去。
此場考的是射箭人的決斷力。
第一個下場的是北夷人,一個長得有些魁梧的中年男子。
隻見他牽馬入場後,一個翻身躍上馬去,然後手扯僵繩,兩腿一夾馬腹,馬兒便的跑了起來。
馬兒一跑起來,他便左手持弓,右手勾弦,當身子經過箭靶時,隻見他右手一鬆,長箭離弦,咻的一聲飛了出去,牢牢的紮入草靶。
一箭得中,他飛快的再次彎弓搭箭,在經過下一個箭靶時,勾弦的手再次一鬆。
毫無疑問,這一箭再次中靶。
整個射箭過程一氣嗬成,從入場到射箭,再到出場,用時不到三分鐘。
如此精彩的表現,卻沒人喝彩,因為大家知道,難的還在後麵,若是連這個都過不去,後麵還怎麼比。
他之後,眾人輪流上場,兩刻鐘後,第一場結束,毫無疑問的,這場所有人都是滿分。
接下來便是第二場,第二場也有限製,規定隻準跑兩圈,時間不得超過半刻鐘,要求命中靶心。
若說前一場比作騎馬射人,那麼這場就是射人的眼睛,難度可謂不小。
半個時辰後,第二場結束。
參加比試有十五人,最後卻隻有三人拿了滿分,慶幸的是大周占了一位,此人正是驃騎大將軍之子曹宏揚。
兩場雖然都隻有兩箭,可記分卻是一箭五分,此場連同上場的得分是:
北夷五十分。
南青五十分。
東陰四十五分。
西秦四十五分。
大周五十分。
前兩場比完,接下來便是最難,危險性最大的第三場,五人同場比試,十五人分為三次上場。
大周第一輪上去的是鎮軍大將軍之子方景同,此人年歲不大,看上去約摸二十左右,而與他同場的各國代表,卻年歲皆在三十歲左右。
如此兩相比較,他的馬上經驗,便顯得青澀許多。
隨著發令官一場令下,場中,五匹馬兒競相跑了起來,馬上的人一個個挽弓搭箭,蓄勢待發。
方景同一邊控馬,一邊手持弓箭,眼睛直直的盯著左前方的箭靶。
正當他校準目標,就要鬆弦的時候,右側方卻突然擠來一匹馬,與他的馬蹭身而過。
雖然力道不大,卻也把他的馬撞偏身去,邊帶著他手中的箭都偏了原先的方向,箭頭嗡的一聲,朝著前麵的南青人射去。
方景同見狀,下意識大喊:“快閃開。”
背對著他的南青人,在他喊出聲時,已然感到身後有東西襲來,聞言也沒回頭,整個人往右邊大力一側,躲過了飛來的利箭。
這一幕看台上的人見了,卻並未放在心上,也沒人出來指責方景同故意傷人。
因為比賽有規定,五人同場比試,受傷再所難免,而本場比試的用意,本來也就是為了考查試者,躲避周遭危險的能力,所以若是有人不小心受傷,也隻能怪自己技不如人。
不過為了避免有人借此故意傷人,比賽又有規定。
若是刻意朝人射箭或者撞馬而導致對方受傷,犯規者,扣除本場分數。
而剛剛那一幕在大家看來,北夷人是彎弓搭箭時,忽略了身下的馬,才導致馬身偏離原先的軌跡,擠到方景同身邊。
而方景同是因為被人這一撞,才導致手中的箭失偏離方向,射向南青的參賽者。
兩人都不是刻意,所以算不得犯規。
因此大家默不作聲的繼續觀看場中比試,而觀眾席上的許清妍卻不這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