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大人道:“既是如此,我們得動員襄陽軍民全力備戰了。”
接下來的兩天時間內,整個襄陽的氣氛變得前所未有地緊張,城內商鋪紛紛關門,就連城門都關閉了,非有緊急軍情者,否則任何人都不得出入。
所幸襄陽城高牆堅,雖四處無任何天險,但拒城而守,仍可自保無虞。
襄陽附近全都是平原地帶,地勢寬闊,蒙古軍全是驍勇善戰的騎兵,宋軍這邊基本上都是步兵,若出城交鋒宋軍根本就不是對手。
不過守城這種事宋軍還是蠻擅長的,這些年來宋國縷遭敗戰,不是被遼國吊打就是被金國吊打,一吃了敗仗就拚命送錢求和。除了楊家將和嶽爺爺那個時代,很少打過什麼漂亮的大仗。
因此守城在宋軍的戰略中就成了家常便飯的事,反正都是打不過,就死守好了。守一月不虧,守一年血賺,耗到你們沒耐心退兵了,咱就贏了。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並非是宋軍不想主動出擊,實在是雙方的軍事實力差得真是太遠了。
蒙古民風彪悍,崇尚武力,加上連年在各地征戰,所有的士兵都被磨練成了一等一的精銳。
而宋國重文輕武,從開國太祖趙匡胤那時候起就玩杯酒釋兵權,開始不斷削弱武將的影響力,文官的地位比起同級武將反而是高得很。
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之下,宋朝的軍隊實力能高就奇怪了。
即使郭靖現在日夜練兵,可短時間之內,也很難起到什麼成效。
朝廷那邊調來的幾萬兵馬用來守衛整個襄陽是遠遠不夠的,所以現在宋軍中很多都是在當地直接招募的青壯年。
這些青壯年雖有一腔熱血,個個抱著保衛家鄉的想法,可距離成長為真正的精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話分兩頭,且說蒙古軍那邊,忽必烈派出的兩千人馬已接到後方的糧草,日夜兼程向前線軍營趕來。
忽必烈預計兩天糧草可到,不過最後卻提前了半天。
糧草一一到位,燃眉之急暫解。
休整半日,第二天清晨,三萬輕騎兵作為先鋒,在忽必烈的號令之下全速向著襄陽前進。
之後便是重甲騎兵、攻城和輜重隊伍,因為攜帶了大量的投石機,大型重弩,雲梯等攻城器械,所以行軍速度不快。
最主要的是,蒙古軍還俘虜了數萬大宋的百姓,到時攻城他們把這些百姓往前一推做炮灰,就會讓襄陽的守軍們進退維穀。
都是自己的同胞,你打還是不打?不打吧人家蒙古軍就趁機攻城了,打吧自己的同胞又怎麼下得去手?
不得不說,這一招實在是又陰毒又惡心人。
三萬輕騎兵速度飛快,僅一個多時辰就到了襄陽城十五裡之外,按兵不動,等候軍令。
沒多久一萬重騎兵也到了。
天黑時行軍緩慢的攻城和輜重隊伍同樣到達,開始原地安營紮寨,生火做飯。
蒙古軍上下嚴陣以待,已通通做好了決戰襄陽的準備。
這時的襄陽城內,自然是緊張一片。
大批的宋軍守在東南西北四麵城牆之上,幾乎是徹夜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