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江,打造世界頂級財閥》全本免費閱讀
興華證券在股市上的操作,讓張卿這兩年獲利五千萬。
1976年8月底。
因為香江電燈、香江電話和中華煤氣的股份均達到了16%。
張卿讓興華投資舉牌這三家公司,成為董事局成員。
八十年初期,國際電訊業將形成放寬管製、引進競爭的大氣候。
到時候香江內部要求放開電訊市場、建立第二電訊網絡的呼聲也會日益高漲。
所以張卿要提前做好布局,提前與海外各大公司建立聯絡,為之後的電訊大戰做好準備。
1976年9月初,一部名為《跳灰》的電影在華娛影城上映。
因為拍攝手法和、劇本及人物描寫皆與之前的香江電影大為不同,開始在香江引起一股熱潮。
華娛影業隨即將導演和主演簫芳芳、陳惠敏簽約。
雖然《跳灰》的熱度很快冷卻,但是張卿知道,這是香江電影新浪潮的開端。
此時正有一大批從國外電影學院畢業回港並從事電視編導的年輕導演投入到電影行業。
他們本著對電影的熱誠,以及年輕人的獨特創意和社會觸覺,將會拍出一批完全不同於傳統香江電影的充滿個人色彩的新潮電影。
雖然這批電影的票房並不高,但是對香江電影史有著獨特的影響。
張卿的華娛影業自然要抓住這個時機,快速擴張。
在張卿的暗中推動下,原本於1978年才會出來的《咖喱飯》早兩年出生,打響了新浪潮的第一槍。
同時期,同樣在張卿的暗中推動下,徐克和另外兩名青年導演早三年推出了他們的處女作《蝶變》。
徐克將科幻和武俠合二為一,推出了未來主義武俠片,獲得香**年階級的一片好評。
在張卿的建議下,徐克同意在中傳報上刊登《蝶變》的後續故事。
華娛影業的許多編劇在拍攝了處女作之後,都會獲得中傳報的邀請,續寫他們的電影故事。
這樣既能增加華娛影業旗下藝人的收入,增加凝聚力;
又能提高中傳報社和中華傳媒的影響力。
10月份,華娛影業再創佳績,由許氏三兄弟參演的《半斤八兩》在華娛影城全麵上線。
首**映便取得了800萬的成績,打破香江開埠以來的票房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