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年以來,張卿的商業版圖擴張太快,需要一點時間進行沉澱。
接下來的時間內,興華集團停止了大規模的擴張,以整頓內部資源為主。
目前興華集團旗下產業眾多,形成興華係、和黃係、華娛係為主。
怡和洋行目前的集團業務主要集中在怡和證券、怡和控股、置地、文華東方四家公司。
在興華集團75年收購九龍倉後,張卿便在布局對於置地的謀劃。
前世,凱瑟克家族為了避免置地被六大華資狙擊,以怡和置地互相控股的形式加固怡和對置地的控製權。
到了83年置地出現財務危機,負債高達一百億時,怡和同樣受到了牽連。
為了解決置地的財務危機,新任大班西門凱瑟克出售大量怡和非核心資產、香江電話股權、香江電燈股權以及海外的部分資產,才勉強解決了置地的財務危機,避免置地被華資再次搶走。
這一世,張卿提前布局,提前將港電拿在了手裡,同時持有港話30%的股權,是繼置地的第二大股東。
怡和係在弄丟了九龍倉之後,似乎是受到了壞的刺激,開始了大規模的擴張模式。
在資本市場上收購了港話,地產方麵合作開發了八十多個地產項目,置地成為興華地產之後的第二名香江“地王”。
因為興華集團的阻撓,置地在這八十多個項目中多消耗了二十多億公司資金,讓公司本就不多的流動資金更加稀少。
80年置地又啟動了雪廠街9號重建計劃,進一步消耗公司資金。
此時的置地負債超70億,但是因為怡和高層對香港的前景非常有信心,所以對債務並不擔心。
置地的總經理鮑富達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自信地認為香港不會被收回,地產業可以蓬勃發展下去。
1981年11月,港府宣布以公開招標的形式售出中區位於康樂大廈以西一幅麵積多達14.4萬方尺的地王。
這裡是中巴及小巴在中環的總站。
可以說是港島中環商業核心區的中心,是地王中的地王。
港府招標消息一出,香江地產界瞬間沸騰。
……
上環,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