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講一個求救派的恐龍人最終向大神文明發送了求救信號,但並沒有得到什麼回應。雖然他們經常給大神文明上供,但大神文明可不是恐龍人的救世主,大神文明接受恐龍人的上供,就是同意和恐龍人進行貿易,沒有其他的目的。
就和大唐、大明、大清接受上供是一個道理,就是貿易的一種活動,來上供就承認貿易,可以做買賣。除非是有另一個大神文明欺負恐龍人,不然並沒有任何的理由介入恐龍人的紛爭。
原因也很簡單,宇宙裡打來打去很正常,是非曲直,難以論斷。大神文明要做的就是維持自己的體係,而不是保護體係內的文明。恐龍人作死滅亡,以後還有蜥蜴人、小龍人之類的文明補充。隻要體係不崩壞,肯定是有人願意加入的。
如果是兩個大神文明的兩種體係碰撞,那就不得不出手了。比如大清和列強的戰爭,不打不行,因為慈禧要是不宣戰,那大清的朝貢體係就徹底瓦解了。到時候周圍的國家全部倒向列強,那大清就被包圍孤立了,局麵會非常不妙。
可惜大清最後沒打贏,於是局麵是越來越糟糕。隻能說弱就是原罪,戰略正確也一樣玩砸,結局就是未來百年中原周圍的國家全倒向列強。
所謂的朝貢貿易也很簡單,中原把周圍小國當做蠻夷,而小國把中原當做是合法統治權的來曆,同時把中原當做肥羊,用自己的土特產換各種貿易品。當然這是貴族朝貢,肯定是薄來厚往,所謂千裡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就是說的朝貢,蠻夷送來鵝毛,大唐皇帝也要厚禮回報。道理也很簡單,貴族開路打通貿易路線,民間也會有商人前來貿易,到時候民間貿易可就不會和你千裡送鵝毛了,得加錢。
同時蠻夷為了獲得禮物,也會接受中原的一套體係。
但列強的方式不一樣,他們都是工業文明,而且在歐洲那地方‘彆人屯糧我屯槍,處處都是我糧倉’,接二連三的工業國家全是點軍工業的,因為不點軍工業就沒法自保,但軍工業又不當吃不當喝,必須擴張才行。所以列強的貿易體係不會玩什麼‘千裡送鵝毛’,完全就是‘我隻聽得懂大炮的語言’,誰家大炮威力不夠,就沒資格發言。
在中原看來蠻夷互相內鬥,做一些野蠻的事情是完全合理的,但列強直接會說這是野蠻落後的象征,他們要帶來文明,於是開戰的借口就有了,大炮就把蠻夷打趴下。
列強的做法比蠻夷還野蠻,沒有說用大炮殺人就比用刀子捅人更文明的。
總之大清和列強必然有一戰,就是為了維護各自的體係,到底是朝貢體係,還是武裝擴張體係。最後打一架,大清敗了,於是朝貢體係也就瓦解了。不過大清敗了,不代表朝貢體係就不好,其實朝貢體係完全是因為中原的武裝擴張已經到了極限才慢慢演化出來的。
大清慘敗,正是因為大清已經沒有大規模的武裝需求了,打小國,現有的武裝已經夠了,根本用不上堅船利炮。
而西方那邊簡直和養蠱一樣,好幾個工業國家擠在一起,就和戰國各國變法圖強一樣,一個個都拚命點工業造武器,一開始是向外擴張,但擴張到了極致,就進入了一戰,接著是二戰,也就代表了列強的武裝擴張到了臨界點,最後列強並不是選擇朝貢體係,而是升級成為了金融擴張。
金融擴張前期有點像朝貢體係,就是投錢給小國發展工業產業,都是虧本投資。後麵就不同了,等小國賺了餘錢之後,得通過金融進行收割。手段也很簡單,擊鼓傳花,大國資金注入小國的股市和樓市,吸引小國的資金進入購買,等到小國的資金進入瘋長的樓市和股市,大國把手裡的東西一拋,小國百姓接盤,大國金融帶著老百姓的錢跑路。而沒錢的小國也就無法繼續進行產業升級,也就隻能繼續做廉價勞動力了,可問題是房價和股市那麼高,生活成本那麼高,低端產業不賺錢了,就要轉移,小國也就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了。而金融大國會繼續尋找下一個金融擴張的目標。
總之大神文明不會為了恐龍人出頭,在他們看來弱小文明自作孽不可活是再正常不過的了,隻要恐龍人並不是遇到了其他大神文明,那就不用管。畢竟恐龍人就是蠻夷。這個大神文明的態度類似朝貢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