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四百一十七章稱號(2 / 2)

就好像《曹劌論戰裡,曹劌說肉食者鄙,問魯國國君何以為戰?國君說自己有好吃好喝不敢獨自享用,分給了彆人。自己每次祭祀都很準時。最後說大小案件,雖然不能一一明察,但肯定真誠判決。

曹劌說諸侯有好吃的隻能分給身邊的人,分不到食物的人不會幫忙,祭祀再及時神仙也不會顯靈。隻有最後一個大小案件真誠判決,可以讓國人支持。

國君對公民如果態度不好,不夠真誠,無法確保公民利益,那麼公民就不會支持國君。

可以說每個國家一開始都差不多,不管是貴族、公民、自由民,還是貴族、國人、野人都是很類似的。

之後國王的作用讓各個國家變得不同,很多國家能代表所有人的是宗教,神麵前人人平等。而在中原是皇帝麵前人人平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代表所有人,有了這個資格,皇帝才能不斷發動中下層,一步步從共主走向君父,一步步將貴族的土地權、人才權、部分經濟權集中到自己手裡。

不過就算是君父,也不可能一個人管理這麼大的國家,於是皇帝設置了一套精密的管理體係,但最後管理體係建立了,君父不得不把自己也融入其中,成為機器的一環。

明朝的皇帝是通過錦衣衛、東廠等監視機構控製管理體係的,而清朝皇帝則是融入體係,培養自己的派係,也就形成了滿漢之爭。

所以明朝皇帝不上朝,清朝皇帝則天天乾活。其實明朝皇帝不上朝,不代表不乾事情,他們時間花在錦衣衛和東廠上了。而清朝皇帝天天乾活,很多時候就是看自己派係送上來的水貼,看看各地有沒有情況,很多時候都是看毫無營養的奏折。

總結下來,就是擴張的時候,封建製度好用。貴族願意通過擴張讓更多自由民成為公民,然後他拉攏公民形成強大的勢力,對抗國王。

而在沒有擴張的時候,一個能夠調動中下層的國王是萬裡挑一,很多人想做卻都做不成。沒有製度和文化的支持,國王一個人難以對抗所有貴族。

西方國王找的是宗教,通過君權神授來鞏固地位,但在製度和文化上的探索是原地踏步。而中原國王則是不斷地探索製度和文化的內容,不斷尋找發動中下層的力量。

如果中原國王不進步,那就是‘陛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非與百姓共治天下’了,為了壓製士大夫,就必須不斷選拔新的人才,否則就被士大夫拿捏了。

不過國王雖然選拔中下層人才,但有一個問題國王是無法解決的,那就是保王權還是保王朝,到底是自己的王位重要,還是這個國家重要。很多時候都是選擇自己的王位。

就和鐵木真一樣,知道自己的兒子能打,但不能繼續讓兒子去打仗了,因為兒子威脅自己了。

國王也一樣,知道某個大臣的能力比自己強,能解決問題,但國王不能讓他去解決,因為解決了,這個大臣的聲望就在自己之上了,會王位不保。可不解決問題,王朝不保。

所以最後國王被推翻了,這樣整個管理體係和國家的利益一致,有能力解決問題的大臣就有空間了,不用被國王限製。

從超人就可以看出東西方的差異,看出西方人的曆史。超人就是一個超級公民,一個可以打破規則的人,而作為一個公民有能力之後會怎麼做?超人的作品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就是沒有一個是發動中下層百姓的。

不管是成為君主,還是成為暴君,亦或是維持秩序都是西方曆史上存在的。

其實超人也可以擴張,然後推行分封製度。亦或是發動中下層人才,代表所有人。這樣的話,這應該就是共主超人、君父超人了,或者封建超人、皇帝超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