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粽子體積碩大,形狀四四方方,每個粽子裡都塞滿了約半斤的糯米、兩三兩重的去皮綠豆,以及兩三兩重的五花肉等豐富的餡料。
這樣的粽子,要煮七八個小時才熟透。
煮熟之後,一個粽子的重量就能達到一兩斤,足以成為一家人的主食,滿足一餐的需求。
與許多省份過年的習俗不同,郝強的老家並不熱衷於包餃子或吃餛飩。
相反地,大粽子在這裡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當地人也不習慣製作臘肉,由於氣候問題,經常有回潮天,很容易發黴。
郝強老家的習俗與北方的過年習慣截然不同,同樣,北方人也可能對南方的這些傳統感到陌生。
“大概要包二十來個吧,你外婆家去年有白事,所以三年內不能包粽子,我們要送幾個過去。“母親解釋道。
“哦。”
郝強點頭表示理解,在他們這裡,過年探親時通常會準備兩樣禮物:一是送雞鴨,二是送兩個大粽子。
送粽子時有一個特彆的講究:如果這家親戚有白事,那麼三年內不能包粽子,而且在頭年,其他親友也不能送粽子。
“我去買煙花鞭炮吧,開車送你和伯母一起去,年貨這麼多,你們提回來也不方便。”郝強說道。
他們這裡的習俗是,大年三十前,要在村裡的祠廟和自家的香案前燒香拜佛,而淩晨時分則要在家裡再次進行燒香拜佛的儀式,並且每家每戶都要放鞭炮。
雖然這些流程有些繁瑣,但能讓當地人銘記祖先和傳統,即使在外地賺得再多,回到農村家裡時也要遵循這些習俗。
郝強認為這樣的傳統很有意義,每年回老家燒香拜佛,不忘祖先,也能與同輩的兄弟姐妹保持聯係。
否則,沒有這樣的機會,後輩人之間可能就沒有交集,時間長了,很可能會忘記祖先和傳統。
“嗯,我也是這麼想的。”劉鳳清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之前還擔心兒子會偷懶,整天躲在家裡不願意出門。
自家有小車的話,在過年時就特彆方便了。
今天天氣還有些冷,騎車的話,冷颼颼的難受。
一會後,伯母來到他家,聽到郝強要開車去,也很高興,轉過身回家叫上自己兒子。
將近八點鐘時,郝強開著車子,載著母親、堂哥和伯母一同前往鎮街。
伯母第一次坐豪車,驚歎著車內裝飾,就連坐上去後,也不好意思靠在座背上。
路上,碰到同村許多趕路人,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