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全國級集團公司,要求子公司數量達到五個及以上,總資本達到一億元。
2018年的時候,國發28號取消了對集團子公司數量的限製,即隻要有子公司,其他條件滿足就可以注冊了。
注冊資本實行的是認繳製度,而不是實繳製度,而注冊資本可以包括現金、實物、知識產權等多種形式,即工業用地、商鋪投資等固定資產都算是。
等集團規模變得更大後,人間煙火餐飲公司要獨立出去。
集團成立後,天盛大廈的牌匾名字要換成“未來科技集團”,那在建的80畝工業用地,公司名稱將掛名為“未來科技集團”,而不是“未來摩托車公司”。
實際上,儘管未來公司已經名為集團公司,但其實員工人數並不多,與那些真正的大型集團公司相比顯得相對單薄,可以說是名不副實。
集團內部的高層職位如總裁、副總裁等仍然空缺,因此郝強暫時沒有自稱為董事長,隻是以總經理自居。
要是自稱董事長,可被人笑話了。
在現實中,不乏一些徒有虛名的集團公司,公司總人數可能不到一百人,實際運營的公司也僅有一家,卻掛著集團公司的名頭,聽起來更為氣派。
當然,這樣的做法常常能夠吸引那些缺乏工作經驗的求職者。
要判斷一個公司的效益如何,從公司年人均產值這一指標便可見一斑,就可以推斷這家公司值不值加入。
當然,不同行業的情況會有所不同。
以餐飲公司為例,附加值相對較低,但毛利率較高,因此年人均產值達到15萬元已經相當可觀。
以人間煙火2號店為例,其年營收約為2500萬元,員工人數接近一百人(三班製),人均年產值約為25萬元。
然而,如果是一家機械公司,人均年產值僅為25萬元,那麼這家公司可能會麵臨虧損的境地。
在當前這個年代,一般來說,人均年產值需要達到35萬元以上才能勉強維持收支平衡。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標準可能會進一步提升。
以未來電動摩托車公司為例,計劃年產3萬輛,產值達到9000萬元左右。
因此,員工人數必須控製在150人以內,才談得上工作效率高。
否則,公司的組織結構可能會顯得過於臃腫。
人工成本逐年不斷地提升,但產品價格並沒有什麼提高,相反地,毛利率不斷下降,公司利潤率肯定不斷下降。
話說回來,等新工廠的80畝地投入使用,並且產品上市,機械公司有利潤後,郝強再自稱董事長就比較
合適了。
目前,新工廠的80畝土地平整工作已經完成,圍牆也已經建設完畢,正在建造鋼結構廠房的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