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韓清盈的蛻變(2 / 2)

當然,若遭受嚴重碰撞,三元鋰電池容易發生電池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

郝強要求繼續深入實驗測試,不斷優化電池性能,同時著手研製生產線相關事宜。

要搞一個三元鋰電池生產工廠,生產線投資太大了,公司目前難以承擔如此重大的資金壓力,況且直接購買生產線也麵臨著難以尋覓合適設備的困境。

郝強決定,生產線能自主研發的,就自主研發,乾脆花錢招聘相關人員。

前期研發投資是大,但是,公司可不僅僅需求一條生產線。

像未來寧得時代大規模投資的合城全球最大鋰電廠,三期總投資達到600億元,總占地麵積約3000畝,最終產能將達300GWh。

在福城的母體工廠總投資約200億元,總占地麵積約1200畝,產能約120GWh。

規模越大,再加上能量密度技術水平也高,每1GWh產能投資隻需要2億元。

如果未來集團隻是規劃10萬輛電動摩托車所需的三元鋰電池,每輛電動摩托車需要1.2度電(60V20ah),那產能規劃就是12萬Wh,相當於0.12GWh。

工廠投資規模並不大,按照目前的能量密度技術水平和建造物價水平,預測0.12GWh的產能投資約四千萬元,工廠占地10畝就足夠了。

但是,就算是四千萬元,郝強目前也拿不出來。

規模越小,平均每度電的投資成本就越高,所以說,占地10畝的電池工廠太小了。

在郝強的較低要求規劃中,產能投資至少要達到10GWh,投資額20億元左右,電池成本才能大幅降低下來。

如今,他隻能大幅降低要求,先投資五千萬元積累鋰電生產經驗,滿足未來摩托車公司鋰電需求。

生產太多鋰電池,目前還沒有電動車消耗,那必定造成滯銷,產能過剩。

郝強向人事經理秋雪雅下達指示,招聘自動化設備製造相關人才,自主研發鋰電生產線。

同時,讓秋經理委托獵頭公司,高薪招聘熟悉鋰電生產線的高端人才。

集團旗下擁有機械製造公司,加之未來對鋰電池的需求量可觀,自主研發生產線不僅可避免高昂的委外製造費用,也能確保技術獨立自主。

而郝強本人,將參與到鋰電生產線研發工作。

他有空的時候,就考察一下F1生產情況。

1月7日,周六,公司生產組裝了131輛F1;

1月8日,周日,晚上沒加班,公司生產組裝了95輛F1;

1月9日,產能達到135輛F1;

這一天,公司順利把那三千輛車順利報關,也拿到三千輛F1的尾款55.5萬美刀,讓郝強鬆了一口氣。

接下來,他將全力以赴推進摩托車出口資質的申請工作。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