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郝強的親戚看到郝強舅舅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又有兩個家庭加進來,期盼也能賺到錢。
到了4月10日,
一百家門店齊發力,每天總共銷售上百輛F1電動摩托車,解決了未來摩托車公司的銷售困境。
說到底,銷售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目前良好的市場時機。
縣城和城鎮的電動摩托車店數量稀少,消費者看中電動摩托車無需加油,省去了使用傳統摩托車時對油耗的擔憂,同時運營和維護成本低。
此外,電動摩托車不需要辦理保險和駕駛證,駕駛簡單、靈活,噪音低,這些都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
若過幾年,電動摩托車市場競爭激烈了,如果還是這樣的銷售方法,那就難說了。
不過,到了那時候,公司的網店布局應已初見成效,而未來摩托車公司也將逐步轉型進入電動汽車領域。
郝強始終沒有打算局限於單一行業,清楚地知道電動摩托車行業的黃金期可能隻有幾年時間而已。
進入電動摩托車行業,也是為電動車打基礎。
未來科技集團,
董事長辦公室。
郝強在和林岩溝通產能的事。
“老板,目前車間加班加點,又加了人員,月產約四千輛車,但已經達到了目前的產能頂峰。
我們必須增加產能了,車間還有空地,還可以繼續布置生產線,預計再投資一千萬元,把年產能提升到十萬輛車不是問題,但也達到了一期的產能巔峰了。”
郝強點頭讚同:“行,當前銷售一片樂觀,我們得抓緊市場機遇發展,增加產能迫在眉睫,爭取六月份完成擴線任務。
同時,啟動二期投資建設,開始二期新廠房和辦公大樓的建設,計劃二期年產10萬輛電動摩托車。
資金方麵不用擔憂,但得等一兩個月。”
在之前,二期投資計劃就已經定下來了,就是計劃投資五千萬元。
也就是說,加上一期投資的三千萬元,擴充生產線花一千萬元,二期投資五千萬元,累計投資九千萬元,總年產能達到20萬輛電動摩托車,年產值達到6億元。</p